题目内容
【题目】化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或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发生煤气中毒,立即将中毒人员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
B.天然气泄露,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D.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答案】C
【解析】
A、发生煤气中毒,立即将中毒人员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避免发生危险,故正确;
B、天然气泄露,首先关闭阀门,然后开窗通风,以稀释燃气,避免发生燃烧或爆炸,故正确;
C、炒菜时油锅着火用,不能立即用水浇灭,油的密度比水小,加少量水后,油会漂浮于水面上,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更容易燃烧,故错误;
D、发生火灾时,为防止燃烧时产生的烟尘,可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故正确;
故选:C。
【题目】利用实验可以鉴别生活、生产中的一些物质。下表列举了四组待鉴别的物质和对应的鉴别方法,其中不可行的是
待鉴别的物质 | 鉴别方法 | |
A | 蒸馏水、食盐水 | 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有无沉淀产生 |
B | 氧气、二氧化碳、空气 | 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观察木条燃烧情况 |
C | 羊毛纤维、棉花纤维 | 灼烧,闻燃烧产生的气味,观察燃烧后的灰烬 |
D | 硫酸铵、氯化钾 | 加水后,观察是否溶于水 |
A.AB.BC.CD.D
【题目】根据表中氯化钠和硝酸钾部分溶解度数据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
溶解 | NaCl | 35.7 | 35.8 | 36 | 36.3 | 36.6 | 37 | 37.3 |
KNO3 | 13.3 | 20.9 | 31.6 | 45.8 | 63.9 | 85.5 | 110 |
(1)1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_______g。
(2)与硝酸钾相比较,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_______(填“较大”或“较小”)。
(3)20 ℃时,在100 g水中加入40 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将溶液温度升高到30 ℃(不考虑水分蒸发),所得溶液是_______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题目】在自然界,溶有二氧化碳的雨水,会使石灰石构成的岩层部分溶解,使碳酸钙转变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CaCO3+CO2+H2O=Ca(HCO3)2。当受热或压强突然减小时溶解的碳酸氢钙会分解重新变成碳酸钙沉:Ca(HCO3)2=CaCO3↓+CO2↑+H2O。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由此形成的地貌一般称为喀斯特地貌。某学习小组针对这个问题联想到实验室检验 CO2 时,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长时间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 CO2 会产生什么样的现象呢?小组决定用小烧杯盛装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溶液中含有什么溶质?
(查阅资料)
(1)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时,NaOH 与 CO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通入过量 CO2 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O2+H2O=2NaHCO3。
(3)碳酸氢盐都能溶于水。
(4)NaHCO3 溶液显碱性,BaCl2 显中性。
(提出猜想)
(1)溶质为 NaOH 和 Na2CO3
(2)溶质为 Na2CO3
(3)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
(4)溶质为 NaHCO3
(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用试管取少量小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滴在几滴酚酞试液 | 溶液变红色 | 该溶液显碱性 |
(2)取反应后溶液少许于试管中,然后滴加过量的 BaCl2 溶液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猜想(4)不成立 |
(3)取步骤(2)中的上层清液,滴入稀盐酸 | _____ | 猜想(1)和(2)不成立 |
(得出结论)猜想(3)成立。
(讨论交流)有同学提出实验步骤①是多余的。你认为该实验设计是否需要?并说明理 由____________。
(反思应用)
验证二氧化碳性质时,如果长时间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会看到什么样的现象呢?请你描述一下: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