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钢铁被称为工业的骨骼,而中国早在春秋时期已发明铸铁技术。写出工业上炼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果、米饭中富含蛋白质 B. 金属矿物资源可再生
C. 塑料容器都适合储存食物 D. 碳酸钙能用作补钙剂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如果有多种因素同时影响某一实验结果,当我们要探究其中的一种因素时,就要保持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以探究此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完成实验探究: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因素1:溶质的种类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温度
操作步骤:在常温下,用量筒各量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①、②、③三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钙各2g,振荡,观察各物质的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试管①中有少量氯化钠未溶,试管②中硝酸钾全部溶解,试管③中有多量氢氧化钙未溶。
实验结论:_____。
因素2:温度(以硝酸钾为例)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_____。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硝酸钾)
操作步骤:用量筒各量取用量筒各量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①、②、③三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5g硝酸钾晶体,将试管①保持在常温下,将试管②加热并保持在40℃,将试管③加热并保持在60℃,振荡,观察各试管中硝酸钾的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试管①中有多量硝酸钾未溶,试管②中有少量硝酸钾未溶,试管③中硝酸钾全部溶解。
实验结论:在不同温度下,固体物质(硝酸钾)在水里的溶解度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图甲是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乙烧杯中盛有t℃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溶液质量为100克,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升高温度,该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C.在t℃时,恒温蒸发烧杯中的水分有晶体析出
D.在t℃时,该溶液中A物质的质量是a克
用如下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夹持装置已略去),左侧直玻璃管中液面以上平分为5份。
(1)加热铜丝可以引燃白磷,利用的是铜有良好的_______性。
(2)能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白磷能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因是________。
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此反应是物质燃烧的反应
B. 反应物①的化学式是CH2
C. 参加反应的①、②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3
D. 反应生成的③、④物质的质量比为 22:9
一种铁原子的原子核内有26个质子和3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 4 B. 26 C. 30 D. 56
鉴别二氧化碳的正确方法是( )
A. 将气体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
B.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火焰熄灭
D. 吸入该气体,看是否感到气喘、头疼
小刚同学在做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NaCl)溶液的配制实验时,其配制过程如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图示实验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
(2)小刚同学要配制90 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需要量取水的体积为_____mL;
(3)在量取水的体积时,小刚同学俯视读数,则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