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题目内容
氢气是新型清洁能源,但难储运。研究发现,镧(音:lán)和镍(音:niè)的一种合金可用作储氢材料。镧(La)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为57,下列有关镧元素的说法
不正确
的是
A.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57
B.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7
C.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7
D.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7
试题答案
相关练习册答案
D
试题分析:元素周期表中任一种元素的方格上可以反映出这样几个信息:1、原子序数(也就是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2、元素符号,3、元素名称(从中可以判断元素的分类),4、相对原子质量(而在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所以结合前面的质子数,可以大约推算出中子数),镧(La)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为57,所以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57,所以A、B、C都正确,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中考一线题系列答案
中考真题超详解系列答案
中考必刷题系列答案
新课程新练习系列答案
53随堂测系列答案
名校百分卷系列答案
波波熊语文题卡系列答案
首席单元19套卷系列答案
金榜课堂陕西旅游出版社系列答案
湘教考苑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被破坏,形成新的分子
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D.20mL水与 2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是因为分子数目减少
电热水袋中的水加热后袋子鼓胀,是因为袋内的水
A.分子体积增大
B.分子质量增大
C.分子个数增多
D.分子间间隔增大
原子是由
、
、
,质子和中子又构成了
对下列实验现象进行解释错误的是
A.
B.
C.
D.
实验现象
用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图像
品红加入水中后整个液体变为红色
水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情况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
解释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常温时分子不运动,加热时分子才运动
分子间有间隙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事 实
解 释
A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反应前后瓶中分子总数不变
B
CO和CO
2
化学性质不同
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C
湿衣服在阳光下晾晒变干
水分子受热变成了氧气分子和氢气分子
D
金刚石和石墨性质差异很大
春天的公园,百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
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隙
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选项是( )
选 项
操作或现象
分子的特性
A
太阳光下湿衣服容易变干
温度高,分子运动快
B
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胎打气
分子间隙发生改变
C
严寒冬天,雪花飘飘
分子是运动的
D
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气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
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0月8日在瑞典揭晓,两科学家因“上帝粒子”获2013诺贝尔物理学奖 。下列粒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A.中子
B.分子
C.原子
D.离子
关 闭
试题分类
高中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初中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小学
数学
英语
其他
阅读理解答案
已回答习题
未回答习题
题目汇总
试卷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