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实验。

1A中现象:烧杯②中溶液变红。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变红的原因______

2BC两实验中集气瓶底部有少量水,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燃烧过程中,火焰颜色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D实验完毕,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这种现象说明氮气具有______________的性质;若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1/5,可能存在的原因是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分子不断运动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氧气的浓度不同 难溶于水 红磷不足(或装置漏气等,合理即可)。

【解析】

1)氨分子不断运动,进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使酚酞试液变红;
2)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所以BC中集气瓶底部有少量水,其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燃烧过程中,火焰颜色不同的原因是:氧气的浓度不同;
3D实验完毕,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这种现象说明氮气具有难溶于水的性质;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可能存在的原因是:红磷量不足,没有把氧气消耗完;装置漏气;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
故答案为:

1)氨分子不断运动;(2)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氧气的浓度不同;(3)难溶于水;红磷量不足(或装置漏气;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通过两个月学习,我们认识了多种物质,体会到人们对物质的研究是一种科学探究的过程,按照科学的程序进行研究会大大提高研究的效率。请认真仔细阅读林料,根据材料填写下列空格:

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能溶于水的气体,密度到为空气的1.5倍。二氧化气体在一定压强和低温条件下能够变成白色块状或片状固体,俗称干冰。二氧化碳溶于水后,部分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二氧化碳还能与氢氧化钙的水溶液(俗称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稳定且没有毒性,可用作实验和工业生产的保气:它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持燃,所以可用来灭火。存储镁粉的仓库起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产生耀眼白光,生成一种金属氧化物和一种黑色颗粒,放出大量热。二氧化碳是农业生产中最好的气体肥料,还是工业上生产尿素、甲醇、碳酸氢铵和碳酸氢钠等的要原料。

实验室里可以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固体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

1)二氧化碳的用途(填写两条)①______,②___________

2)用下图所示方法,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的火焰后熄灭。由此推测出的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

3)实验室要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__,收集二氧化碳时,收集装置应选用__________

4)根据信息写出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