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第一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①选用如图A装置制取气体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A装置制取气体时,长颈漏斗下端浸没在液面以下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
③若用B装置收集氧气,请将B装置中导管补画完整。若氧气已收集满,可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________?
(2)第二小组利用下图装置可做还原的实验,并检验该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已知由A装置制取的气体中混有少量的。
①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气体通过装置的顺序是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不能重复使用);
③从环保角度考虑,对以上装置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小组将29.4g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装入试管中,加热制取氧气。待反应完全后,将试管冷却,称量,可以得到19.8g固体物质。请计算原固体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______。(精确到0.1%)
【答案】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不加热(或固液不加热)。 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在A装置后增加一个尾气处理装置或将尾气点燃或进行收集等 16.7%。
【解析】
(1)①由图可知,该装置是固液混合常温型发生装置。故选用该装置制取气体的依据是: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不加热(或固液不加热);
②用A装置制取气体时,长颈漏斗下端浸没在液面以下的原因是: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③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多功能瓶收集氧气时,氧气应“长进短出”,故B装置应为:;由于氧气有助燃性,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若氧气已收集满,可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①装置D中一氧化碳与四氧化三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3O4+4CO 高温3Fe+4CO2;
②要检验生成二氧化碳,需要先将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除去,可以先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检验二氧化碳使用的是澄清的石灰水,故气体通过装置的顺序是A→C→D→B;
③从环保角度考虑,需要对一氧化碳进行尾气处理,故对以上装置的改进措施是:在A装置后增加一个尾气处理装置(或将尾气点燃或进行收集等);
(3)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29.4g-19.8g=9.6g
设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
x=24.5g
原固体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100%≈16.7%
答:原固体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为16.7%。
【题目】课后查阅资料后,小丽和小明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对氯酸钾制氧气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学习。
资料:
①氯酸钾的熔点约为356℃,二氧化锰的分解温度约为535℃。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受热物质的温度一般约为400℃左右;
②不同配比是指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
③氯酸钾分解时,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2)及不同配比时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3)如下:
(1)分析图2,氯酸钾熔点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其分解温度;
(2)分析图2,在氯酸钾分解前,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降低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
(3)分析图3,氯酸钾分解温度随物质配比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____,当物质配比为1:2时,氯酸钾分解温度约为____℃;
(4)为证实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小丽利用如图4装置进行如表所示的实验:
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I | 检查气密性。 | 方法:____________ |
II | 分别在“Y”形管两侧支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塞紧橡皮塞 | 不填 |
III | 分别用酒精灯先后加热二氧化锰和氨酸钾,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 | 加热左侧支管,可观察到____________,加热右侧支管,可观察到木条较长时间才能复燃。 |
IV | 冷却后,将“Y"形管左侧支管中部分二氧化锰混入右侧支管中,振荡“Y”形管,加热,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 | 加热后可观察到现象是_____ |
请回答:
①步骤I中检查气密性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完善步骤III中的填空:加热左侧支管,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步骤IV中,将二氧化锰混入右侧支管有余热的氯酸钾中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加热后可观察到现象是____________。
④小丽认为根据步骤IV的实验现象就能说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但小明不同意她的观点,小明认为还需证明在此反应中二氧化锰的______和_______不变。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小丽完善了实验方案,最终验证了自己的结论,则氯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
B | 将海水转化成淡水 | 过滤、活性炭吸附、煮沸 |
C | 鉴别氦气和二氧化碳 | 将燃着木条伸入瓶中 |
D | 除去中的 | 点燃 |
A. AB. BC. C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