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学用图一总结了盐酸的四条化学性质(即盐酸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1)验证性质I,小明将石蕊溶液滴入稀盐酸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2)验证性质II,能与稀盐酸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Mg B.Fe2O3 C.Al D.Au
(3)验证性质IV,小明往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二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请写出下列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③从图二中可以看出,反应后的溶液pH______7(填 “>”、“<”或“=”)。
【答案】 溶液变红色 A C KOH + HCl=KCl +H2O K+ Cl- >
【解析】本题考查了酸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中和反应的实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
(1)石蕊溶液试液遇酸性溶液呈红色,验证性质I时,小明将石蕊溶液滴入稀盐酸中时,稀盐酸显酸性,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
(2)性质II是酸与金属的反应。验证性质II时,能与稀盐酸反应的金属单质是镁、铝,稀盐酸和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和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故选AC;
(3)①氢氧化钾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KOH+HCl═KCl+H2O;
②氢氧化钾和稀盐酸反应时,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因此“”表示K+, “
”表示Cl﹣;
③从图二中可以看出,反应后,氢氧化钾过量,溶液显碱性,pH>7。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实验台上按如图所示顺序摆放着6瓶不同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A、B、C、D、E、F代表对应的溶液)。其中E溶液的试剂瓶标签破损.为此,他们做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E溶液的成分是什么?
【初步判断】根据受损标签及实验室药品分类摆放原则,E溶液不可能是_______(填序号)①酸;②碱;③盐。
【提出猜想】
猜想Ⅰ:NaOH溶液;
猜想Ⅱ:Na2CO3溶液;
猜想Ⅲ:Na2SO4溶液;猜想Ⅳ:____溶液(任写一种).
设计并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为验证“猜想Ⅱ”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如下表所示实验。
实验方案 | 实验一 | 实验二 | 实验三 |
实验操作 | |||
实验现象 | 试纸变色,对照比色卡,pH>7 | 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 _____________ |
实验结论 | 猜想Ⅱ正确 |
【分析与推理】
①完成“实验一”后,李成同学即认为“猜想Ⅰ”正确,张平同学认为“猜想Ⅰ”不一定正确,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写出“实验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实验中存在明显操作错误,该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