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12?天河区一模)(1)CO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是
(2)铜锈的主要成分是铜绿[Cu2(OH)2CO3],则推测铜生锈的条件除铜与O2接触外,还需要与
(3)硫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是一种铁矿石.FeS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CO+CuO
Cu+CO2
| ||
CO+CuO
Cu+CO2
.还原产物中往往含有少量红色的氧化亚铜(Cu2O)固体,Cu2O能与稀硫酸发生如下反应:Cu2O+H2SO4=Cu+CuSO4+H2O.检验CO还原氧化铜的还原产物中是否含Cu2O的实验方法是
| ||
取少量固体加入到足量硫酸溶液中
取少量固体加入到足量硫酸溶液中
,产物中含有Cu2O的实验现象是溶液逐渐变成蓝色
溶液逐渐变成蓝色
.(2)铜锈的主要成分是铜绿[Cu2(OH)2CO3],则推测铜生锈的条件除铜与O2接触外,还需要与
CO2和H2O
CO2和H2O
接触,某同学设计了如图A、B、C三组实验来探究铜生锈的条件,该同学能达到实验目的吗?不能
不能
;对照实验B、C,可知铜锈蚀的条件之一为与水接触
与水接触
.(3)硫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是一种铁矿石.FeS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20
120
,用400t含FeS2 60%的硫铁矿,理论上可以炼出112
112
吨铁.(假设在反应过程中FeS2中的铁元素全部转化成铁单质,且杂质中不含铁).分析:(1)①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原理写出反应方程式;②根据给出的方程式信息分析;
(2)根据铜锈的化学式[Cu2(OH)2CO3],从元素守恒的角度分析铜生锈的因素,并从铜生锈的条件和实验装置对照不会是只与氧气和水作用的结果,还应与含有碳元素的物质接触,而空气中的含碳物质主要是二氧化碳,得出结论.
(3)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定义和元素守恒来计算.
(2)根据铜锈的化学式[Cu2(OH)2CO3],从元素守恒的角度分析铜生锈的因素,并从铜生锈的条件和实验装置对照不会是只与氧气和水作用的结果,还应与含有碳元素的物质接触,而空气中的含碳物质主要是二氧化碳,得出结论.
(3)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定义和元素守恒来计算.
解答:解:(1)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原理写出反应方程式:CO+CuO
Cu+CO2;根据题中给的化学方程式的信息可以看出氧化亚铜能与硫酸反应,且生成的硫酸铜溶液呈现蓝色,而铜却不能和硫酸反应,故可以用稀硫酸验证,答案为:取少量固体加入到足量硫酸溶液中,溶液逐渐变成蓝色;
(2)①根据铜锈的化学式[Cu2(OH)2CO3],可以看出其中含有铜、氢、碳、氧四种元素,其中的碳元素和氧元素应来自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所以铜生锈是铜与氧气、水、二氧化碳共同作用的结果; ②图A用植物油密封水,但铜不生锈,说明铜在只有水的条件下不生锈;图B中的铜与氧气、水、二氧化碳都接触,说明铜生锈有三种物质的参与;图C提供的条件是干燥的空气,此时铜与氧气和二氧化碳接触不生锈,说明只有氧气和二氧化碳铜也不生锈;对比A、B、C图看出,没有验证铜只和氧气或二氧化碳接触是否生锈,故不能;
对比B和C,图B中的铜与氧气、水、二氧化碳都接触,图C提供的条件是干燥的空气,此时铜与氧气和二氧化碳接触,不同之处在是否和水接触.说明铜生锈不会是只与氧气和二氧化碳作用的结果,还应与水接触.
(3)FeS2的相对分子质量=56+32×2=120;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铁元素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400t含FeS2 60%的硫铁矿中铁元素的质量=400t×60%×
×100%=112t.(也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故答案为:(1)CO+CuO
Cu+CO2;取少量固体加入到足量硫酸溶液中;溶液逐渐变成蓝色;
(2)CO2和H2O;不能;与水接触;
(3)120;112.
| ||
(2)①根据铜锈的化学式[Cu2(OH)2CO3],可以看出其中含有铜、氢、碳、氧四种元素,其中的碳元素和氧元素应来自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所以铜生锈是铜与氧气、水、二氧化碳共同作用的结果; ②图A用植物油密封水,但铜不生锈,说明铜在只有水的条件下不生锈;图B中的铜与氧气、水、二氧化碳都接触,说明铜生锈有三种物质的参与;图C提供的条件是干燥的空气,此时铜与氧气和二氧化碳接触不生锈,说明只有氧气和二氧化碳铜也不生锈;对比A、B、C图看出,没有验证铜只和氧气或二氧化碳接触是否生锈,故不能;
对比B和C,图B中的铜与氧气、水、二氧化碳都接触,图C提供的条件是干燥的空气,此时铜与氧气和二氧化碳接触,不同之处在是否和水接触.说明铜生锈不会是只与氧气和二氧化碳作用的结果,还应与水接触.
(3)FeS2的相对分子质量=56+32×2=120;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铁元素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400t含FeS2 60%的硫铁矿中铁元素的质量=400t×60%×
56 |
120 |
故答案为:(1)CO+CuO
| ||
(2)CO2和H2O;不能;与水接触;
(3)120;112.
点评:解答本题要根据实验设计和实验现象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合理设计实验方案,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