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常用作食品干燥剂的物质是 。
A.稀盐酸 B.煤气 C.氢氧化钙 D.生石灰 E.硝酸钾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常用作食品干燥剂,故选D
【题目】有X、Y、Z三种金属,只有X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而Y的盐溶液不能用Z制的容器盛放。据此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X>Z>Y B.X>Y>Z C.Y>Z>X D.Z>Y>X
【题目】用分子原子离子解释下列事实,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事 实
解 释
A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不同
因为两种气体分子物理性质不同
B
加压时,石油气能变成液体装入钢瓶
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C
金刚石很硬,石墨很软
碳原子结构不同造成的
D
NaCl放在水中,一会儿水变咸了
是由于NaCl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题目】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油锅着火,用水浇灭
B.家里的天然气泄漏,立即打电话报警
C.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硼酸溶液
D.用钢丝刷擦洗铝制炊具
【题目】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请回答:
①变化Ⅰ的现象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变化Ⅰ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最小微粒是 (填微粒名称);
③下列关于变化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写序号);
A.分子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B.分子变小了
C.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了 D.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④从变化Ⅱ的微观过程可分析出,该变化过程的一条宏观信息是 ;
⑤已知“●”的相对原子质量是“”的 m 倍。则参加反应的和的质量比为 。
【题目】A、B、C三个烧杯中都盛有40g水(其中A、C烧杯中水温为10℃,B烧杯中水温为30℃,不考虑溶解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分别加入甲、乙(均不含结晶水)两物质各10g,充分搅拌后所得现象如下图所示,试回答:
已知: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如右图所示:
①30℃,甲与乙的溶解度关系甲 乙(填“=”或“>”、“<”);
②若将B中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还需加入物质甲 克;
③其它条件不变,将C烧杯中的温度升到50℃时,C烧杯中的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④10℃时,上述A、C烧杯中的溶液质量分数关系为A C(填“=”或“>”、“<”,下同)。其他条件不变,将温度升高,则A、C烧杯中的溶液质量分数关系为A C;
⑤30℃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10℃时,两溶液的质量关系:甲 乙。
【题目】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物质
所含杂质
除杂方法
N2
O2
通过灼热的铜网
CO2
CO
点燃
KCl溶液
BaCl2
加适量的Na2SO4溶液,过滤
CuO
Cu
加过量的稀盐酸,过滤
【题目】小明同学在家里的药箱中发现一瓶用来清洗伤口用的消毒液——“双氧水”,他联想到在化学课上曾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过氧气,他高兴的将家中的“双氧水”拿到学校的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同学们一起做了如下实验。
【第一组实验】小明欲证明该双氧水是否失效。
(1)实验过程
①在试管中加入5 mL “双氧水”,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未复燃;
②用酒精灯给上述试管加热,液体中有气泡产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仍未复燃;
③如右图装置进行操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水槽中冰水所起的作用是
(2)实验结论: 。
【第二组实验】小明欲证明二氧化锰在双氧水的分解反应中起催化作用,该物质在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1)实验原理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步骤① ;
②将二氧化锰装入大试管中并加入5 mL “双氧水”;
③待反应结束后,将大试管里的固体物质进行过滤、洗涤、烘干、称量;
④ 。
(3)做完此实验后,小方认为要证明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还需要再补充一个探究实验:探究 。
【题目】在受到猛烈撞击时,汽车安全气囊内的物质瞬间分解,产生大量的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该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氦气 D.水蒸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