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实验课上,小舟同学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后得到无色溶液,他说:“我制得了氢氧化钠溶液!”并用实验加以验证
(1)他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用试管取无色溶液少许,滴入2滴无色酚酞试液 | 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 无色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
小玉认为小舟的实验方案不严密,不能证实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理由是:
(2)小玉设计了另一个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 ②过滤,向滤液中滴加几滴硫酸铜溶液 | ③ ④ | 无色溶液中确实含有氢氧化钠 |
(3)小玉的实验可靠性高的原因是① .② .
(1)碳酸钠溶液也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2)①足量的可溶性的钡盐溶液或钙盐溶液;③生成白色沉淀;④生成蓝色沉淀;(3)①排除碳酸钠的干扰;②证明有氢氧化钠的生成.
解析试题分析:(1)因为加入的碳酸钠是过量的,而碳酸钠显碱性,也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故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不能证明有氢氧化钠的存在;(2)因为制得的溶液中有碳酸钠,所以应首先除去碳酸钠,故可用可溶性的钡盐或钙盐溶液(均显中性),与碳酸根反应生成沉淀,从而除去碳酸钠,然后把沉淀过滤去,向滤液中滴加几滴硫酸铜溶液,生成了蓝色沉淀,故能证明有氢氧化钠存在;(3)小玉的实验可靠性高的原因是,首先排除了碳酸钠的干扰,其次能证明氢氧化钠的生成;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H2O2生成O2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题进行探究,以下是他们探究的主要过程:
【假设】H2O2生成O2的快慢与催化剂种类有关。
【实验方案】常温下,在两瓶相同体积的H2O2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MnO2和红砖粉,测量各生成一瓶(相同体积)O2所需要的时间。
【进行实验】如图是他们进行实验的装置图,气体发生装置中A仪器名称是 ,此实验中B处宜采用的气体收集方法是 。
【实验记录】
实验编号 | 1 | 2 |
反应物 | 6% H2O2溶液 | 6% H2O2溶液 |
催化剂 | 1g红砖粉 | 1g MnO2 |
时间 | 152秒 | 35秒 |
【结论】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 。
【反思】H2O2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MnO2或红砖粉后反应明显加快,若要证明
MnO2和红砖粉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增加实验来验证它们在化学反应前后的 和 是否改变。
H2O2生成O2的快慢还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帮助他们继续探究。(只要求提出假设和实验方案)
【假设】 。
【实验方案】 。
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知道二氧化锰能作过氧化氢(H2O2)分解的催化剂后,想再探究其他一些物质如氧化铝是否也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并填写下列空白.
【提出问题】Al2O3能不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
【作出猜想】Al2O3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验证】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实验一 | | 有少量气泡 木条不复燃 | 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很慢. |
实验二 | 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Al2O3,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 产生大量的气泡 木条复燃 | |
【得出结论】Al2O3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故Al2O3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反思提高】经过讨论,有的同学认为只有上述两个证据,不能证明Al2O3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要补充一个探究实验三:
实验三:
【实验目的】探究 。
【实验步骤】①准确称量Al2O3(少量)的质量;
②完成实验二;
③待反应结束,将实验二试管里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 ,称量;
④对比反应前后Al2O3的质量.
【交流讨论】如果Al2O3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说明Al2O3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提出新的问题】但小华认为,要证明猜想,上述三个实验还不足够,还需要再增加一个探究实验四:
实验四的目的是探究 。
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太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 .
【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1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 测溶液pH | 滴加Na2CO3溶液 | 滴加BaCl2溶液 |
实验操作 | |||
实验现象 | 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 | 有气泡产生 | 产生白色沉淀 |
实验结论 | 溶液中有H2SO4 | 溶液中有H2SO4 | 溶液中有H2SO4 |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探究】(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
(2)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
化学小组同学在加热二氧化锰样品时,发现有气泡产生(如图一所示),于是他们对这个异常现象进行了探究。
(1)对气体成分的探究:加热二氧化锰样品,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试管口,木条熄灭。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发现石灰水变浑浊,产生的气体是 。
(2)对气体来源的探究:
甲同学认为:该气体来自于试管中的空气,请你设计实验证明该假设不成立
实验步骤及现象 | 结论 |
加热空的试管,另一端的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 | 假设 (填“不成立”或“成立”) |
乙同学认为:二氧化锰样品中可能混有炭粉,炭粉发生反应生成了该气体。他设计了如图二所示的实验进行研究,其中B装置的作用是检验A中反应是否完全,B中的试剂是 ,实验中观察到D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他又用氮气代替空气(氮气不参与该实验中的任何反应),重复上述实验,发现D处澄清的石灰水也变浑浊。通过乙同学的实验证明,二氧化锰中混有炭粉,炭粉与 反应产生了这种气体。
某肉联厂在鲜肉表面涂抹白色粉末A以延长保质时间。小新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化合物A的化学组成。
【定性研究】
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 | 取样于试管中,加足量蒸馏水,振荡 | 样品消失,得到无色澄清溶液 |
② | 向步骤①所得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 溶液变红 |
③ | 向步骤②所得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 | 产生无色无气味气体,溶液褪色 |
根据上述实验可初步推知,A是 ;
【定量研究】
为进一步探究A的化学组成,进行如下化学实验:
①将盛有292g质量分数为12.5%的稀盐酸的装置置于电子天平上(该装置可确保氯化氢和水蒸气不逸出);
②向装置中加入2.0gA,在天平读数不再变化时记录数据;
③重复②若干次日
④以mA(加入A的质量)为横坐标,以△m(溶液的增重)为纵坐标,绘得图。
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反应生成的气体的总质量为 g;
(2)A中阳离子与阴离子质量的最简整数比为 ;
(3)A的化学式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