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通过一学期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规律,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请你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写出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完毕发现试管已经炸裂,请分析炸裂原因(答一种情况即可): ;
(2)使用装置B时,长颈漏斗需伸入液面下,原因是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用 和 反应来制取;
(4)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是 (填序号);
A.AC B.AD C.BE D.BD
(5)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实验室制法的原理是NH4Cl(固)+NaOH(固)
NaCl+H2O+NH3↑,据此设计出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代号,下同)收集装置是 ;若用F装置进行密封收集氨气,气流应从 端(填“a”或“b”)流入气瓶;
(6)鉴别O2、CO、CO2三种气体,简便可行的方法是 .
A.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B.将气体分别通入石蕊试液
C.试验三种气体在水中溶解性 D.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
(1)写出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使用装置B时,长颈漏斗需伸入液面下,原因是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用
(4)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是
A.AC B.AD C.BE D.BD
(5)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实验室制法的原理是NH4Cl(固)+NaOH(固)
| ||
(6)鉴别O2、CO、CO2三种气体,简便可行的方法是
A.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B.将气体分别通入石蕊试液
C.试验三种气体在水中溶解性 D.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
分析:(1)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2)长颈漏斗的末端应该浸没在液面以下;
(3)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4)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5)根据氨气的制取条件和性质,可以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6)氧气能够促进燃烧,一氧化碳燃烧时能够发出蓝色火焰,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
(2)长颈漏斗的末端应该浸没在液面以下;
(3)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4)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5)根据氨气的制取条件和性质,可以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6)氧气能够促进燃烧,一氧化碳燃烧时能够发出蓝色火焰,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
解答:解:(1)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2KCl+3O2↑;
试管底部触及灯芯,反应时没有预热,加热前试管外壁有水珠等都可以导致试管破裂.
故填:2KClO3
2KCl+3O2↑;试管底部触及灯芯.
(2)使用装置B时,长颈漏斗需伸入液面下,能够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故填: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
故填: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需要加热,应该用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故填:D.
(5)实验室制取氨气需要加热,应该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
因为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即用E或F装置收集;
若用F装置进行密封收集氨气,气流应从b端流入气瓶.
故填:A;E或F;b.
(6)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时,能使木条燃烧更加剧烈的是氧气,能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燃烧的木条伸入时,在瓶口出现蓝色火焰的是一氧化碳.
故填:D.
| ||
△ |
试管底部触及灯芯,反应时没有预热,加热前试管外壁有水珠等都可以导致试管破裂.
故填:2KClO3
| ||
△ |
(2)使用装置B时,长颈漏斗需伸入液面下,能够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故填: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
故填: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需要加热,应该用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故填:D.
(5)实验室制取氨气需要加热,应该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
因为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即用E或F装置收集;
若用F装置进行密封收集氨气,气流应从b端流入气瓶.
故填:A;E或F;b.
(6)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时,能使木条燃烧更加剧烈的是氧气,能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燃烧的木条伸入时,在瓶口出现蓝色火焰的是一氧化碳.
故填:D.
点评: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