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人类对原子的认识。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学者曾指出:万物是由极其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原子构成的;中国古代哲学家墨子指出:非半弗,则不动,说在端,意思是说不能分成两半的东西是不能砍开的,也就对它不能有所动作,它便是端了1803 年,英国科学道尔顿借用原子概念,创立原子论: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原子很小,呈圆球状、不可再分;1811年,意大利科学家创立分子学说,指出:有些物质也是由分子构成;1897 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了电子;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带正电荷的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了原子核;1919年,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在实验中发现了质子;1932年,经过科学家们的反复实验发现了中子;20 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到原子在物质表面的排列状况。

1)有些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______(填化学式),保持氯化钠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_____(填符号)。

2)材料中能够纠正道尔顿的原子论中原子不可再分这一观点的科学事实是________;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的反应可以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请写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

3)下列有关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中,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扫描隧道显微镜可确定原子的真实存在

B.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原子的内部结构

C.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答案】Fe Na+Cl-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带正电荷的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了原子核 H2O2H2O+O2 分解反应 ACD

【解析】

1)常见的盐类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据此分析;

2)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只有一种,生成物至少有两种,据此分析;

1)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单质等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例如铁等,铁的化学式是Fe;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保持氯化钠化学性质的粒子是Cl-Na+

2)材料中能够纠正道尔顿的原子论中原子不可再分这一观点的科学事实是: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带正电荷的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了原子核;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H2O2H2O+O2;该反应的反应物只有一种,生成物有两种,因此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320 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到原子在物质表面的排列状况;

A、扫描隧道显微镜可确定原子的真实存在,该选项说法正确;

B、扫描隧道显微镜只能观察到原子在物质表面的排列状况,不能观察到原子的内部结构,该选项说法错误;

C、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该选项说法正确;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例如逐渐获悉原子的构成,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C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某学习小组在“利用燃碳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时(如图装置),发现一个现象: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后,进入集气瓶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分数仍然小于1/5

1)木炭充分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提出问题)

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的结果不准确呢?

甲同学:可能是木炭取用的量过少;

乙同学:可能是木炭燃烧没有消耗完集气瓶中的氧气;

丙同学:可能是木炭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生成了一氧化碳。

小组同学发现实验结束后,燃烧匙中还有残留的黑色固体,都认为甲同学的猜想不合理。

(查阅资料)

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木炭、棉花和蜡烛在密闭容器内燃烧停止后,残留氧气的体积分数高达14.0%8.0%16.0%

(实验探究)

2)乙同学根据图1装置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将足量木炭点燃,迅速插入集气瓶中;

2.待冷却后,将燃着的_____(填“棉花”或“蜡烛”)再伸入该集气瓶中。

_____

木炭燃烧_____(填“有”或“没有”)消耗完集气瓶中的氧气。

(交流反思)

3)乙同学选择可燃物(“棉花”或“蜡烛”)的依据是_____

4)丙同学使用了CO浓度传感器测木炭、蜡烛分别在密闭集气瓶里燃烧停止后,瓶内CO的浓度变化,曲线如图2。根据此曲线图分析用上述装置不能准确测出氧气体积分数的原因_____

(拓展提升)

通过研究性小组的探究,请你谈谈对物质燃烧的认识(两点):①_____;②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