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物质分别放入一密封的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充分燃烧后,冷却至室温,由于瓶内压强的明显减小,使瓶塞最难启开的是(    )
A.木炭B.红磷C.蜡烛D.硫磺
B

试题分析:木炭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碳,蜡烛燃烧生成的是水和二氧化碳,硫磺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硫,所以装置内压强变化不大。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产生的是五氧化二磷是固体,瓶内压强变化较大,瓶塞最难启开。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应选用           (填编号);写出其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结束后冷却,对制取氧气后的固体残渣(假定已完全反应)作如下回收处理:
①通过以下四步实验操作回收二氧化锰。正确操作的先后顺序是         (填写序号)。
A.烘干          B.溶解        C.过滤        D.洗涤
②过滤时需用到的实验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圈)、漏斗(带滤纸)、烧杯、            
③过滤时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列滤纸折叠过程图示中,正确的是      (选填“甲”或“乙” )。

(3)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如需随时控制产生气体的量并节约药品,发生装置最好选用          (填编号)
②实验室制取少量二氧化碳气体下列有关连接仪器方法描述中,错误的是:                  
A.将单孔胶塞的约二分之一旋进试管口
B.乳胶管与玻璃导管连接前用水润湿管口
C.乳胶管一端塞进玻璃导管内
D.玻璃导管口一端旋进乳胶管一端
③图G是某人设计的制备少量二氧化碳的示意图,其中有        处错误。
④写出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气体的符号表达式                                。
⑤“实验是检验化学原理的最高法庭”。下列有关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方法的叙述中,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填序号)。
A.因为CO2能溶于水,一般不用排水法收集CO2
B.因为CO2溶解性并不强,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又很不稳定,可用排水法收集CO2
C.排水法收集CO2时,需观察倒置的试管内液面下降和有气泡从试管口逸出
D.通常状况下,CO2密度大于空气,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
E.因为CO2是无色气体,排空气法收集CO2时,需用燃着的木条“验满”
(4)如图所示,向集满CO2的试管内倒入约占试管容积三分之一的澄清石灰水,旋紧胶塞,上、下持续振荡一定时间。

①写出实验室鉴定CO2的符号表达式                             ;
②充分振荡后,试管外压强      试管内大气压强(选填“>”或“=”或“<”);
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①         ,②          
(2)实验室选用A装置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作为原料制取氧气,则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收集氧气可选用E装置,理由是                                    ,若选择C装置收集氧气,则验满的方法是                              ,在实验过程中,如果发现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有                                             
(3)实验室若选用B装置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某同学在观察到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时,就开始用C装置进行收集,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瓶底,都没见木条复燃,其原因可能是                                   
(4)若装置B中反应很剧烈,据此提出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是        
①控制液体的加入速度  ②用体积较小的锥形瓶    ③加热反应物
(5)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加热固体硫酸铵和固体熟石灰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应选用              装置,若使用装置H收集氨气,则气体应从       (填“e”或“f”)通入。
(6)F装置可以用来收集和储备气体。当装置中收集满氧气后,如果需要排出氧气,则可使用水排法。水应从(填“b”或“c”)         端通入。
(7)利用药品氯酸钾和装置A、F(装满水)、G可以制取氧气并测量其体积,则接口的顺序为(填a、b、c、d):a→     →      →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