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按如图进行实验,有关说法及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烘干的木炭粉末与CuO粉末须混合均匀 B.网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C.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产生的气体一定没有CO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快速制备大量CO2 B. 分离沉淀碳酸钙
C. 收集CO2气体 D.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生石灰可用作干燥剂,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车用乙醇汽油中的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配制农药用到的硫酸铜的构成粒子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符号)。
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5 g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10.2 g。请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____。
(2)10.2 g剩余固体中有哪些物质____?各为多少克____?(写出计算过程)
水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图所示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产生_______,负极产生_______,两者的体积比为____。检验正极产生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两个氯原子:2Cl B.氧化铝:AlO
C.钙离子:Ca+2 D.氧化铁:FeO
某钢铁厂每周计划生产生铁(含Fe 97%)30000t。若用含Fe2O3 70%的赤铁矿生产,起码需_________吨矿石?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在对金属的运用和金属冶炼上也作出了巨大的成就.如我国是现代湿法冶金术的先驱,早在西汉时期刘安在《淮南万毕术》中写到“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符合这句话的化学方程式是( )
A.Zn+CuSO4=Cu+ZnSO4
B.Fe+CuSO4=Cu+FeSO4
C.Cu+2AgNO3=2Ag+Cu(NO3)2
D.CO+CuOCu+CO2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甲、乙两个小组同学按下面的步骤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猜想与假设)猜想1:不相等;猜想2:相等
(实验探究)同学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1)甲组进行了图1所示的实验。在一根用细铜丝吊着的长玻璃棒两端分别绕上粗铜丝,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然后用酒精灯给a端铜丝加热数分钟。已知铜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停止加热后冷却到室温,观察到:a端粗铜丝表面变为_____色,同时a端下沉。甲组同学认为:猜想1正确。
(2)乙组进行了图2所示的实验。其中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观察到:反应过程中,天平指针没有发生偏转。乙组同学认为:猜想2正确。
(反思评价)究竟哪种猜想正确?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甲组实验中用酒精灯给a端的粗铜丝加热时,铜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而生成的氧化铜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铜丝质量,所以左端质量增大了。于是同学们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_____体系中进行。
(优化装置)甲组同学利用改进后的图3装置进行再次探究。将铜丝绕在电烙铁上,电烙铁用支架固定在密闭的硬质玻璃管中,玻璃管置于灵敏电子台秤上。接通电路,电烙铁开始工作,可以观察到铜丝表面逐渐变色,电子台秤读数保持不变。得出猜想2正确
(得出结论)经过进一步分析,同学们最终得出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_____。
(拓展)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填字母)。
①元素质量 ②原子质量 ③原子数目 ④分子种类 ⑤分子数目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⑤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