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中国古诗词既蕴含人文思想,又焕发理性光辉。从化学角度,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有麝自来香,不用大风扬——分子总在不断运动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既有化学变化,又伴随物理变化
C.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高炉炼铁,利用焦炭直接还原赤铁矿中的氧化铁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煅烧石灰石,实现了CaCO3→CaO的转化
【答案】C
【解析】
A、有麝自来香,不用大风扬,说明了分子总在不断运动,故A正确;
B、蜡烛燃烧时,蜡烛既有熔化成液体过程,又有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过程,既有化学变化,又伴随物理变化,故B正确;
C、高炉炼铁,利用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中的氧化铁,不是焦炭直接还原赤铁矿中的氧化铁,故C错误;
D、煅烧石灰石是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实现了CaCO3→CaO的转化,故D正确。故选C。
【题目】甲、乙两个化工厂的废液中共含有硫酸铜、碳酸钠、硫酸和氢氧化钠四种溶质,每个厂各含其中两种。某校社会实践小组的同学对两个厂的废液成分进行探究。
(1)取甲厂的废液观察,废液呈蓝色,结合溶液中物质共存的原理可推知,甲厂废液中的溶质是_____。
(2)同学们设计以下实验对乙厂废液中的成分进行了验证。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实验一:取少量乙厂废液于试管中滴入足量Ba(NO3)2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乙厂废液中含有 _____ |
实验二:取实验一试管中的上层清液,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 溶液呈_____色 |
①请写出实验一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在溶液中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_____。
②下列物质可以代替实验一中Ba(NO3)2溶液的是_____。
A 稀盐酸 B 氢氧化钡溶液 C 氯化钡溶液 D 氢氧化钙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