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按照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高锰酸钾制氧气___;
(2)向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___.
【答案】2KMnO4K2MnO4+MnO2+O2↑ HCl+NaOH═NaCl+H2O
【解析】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般有四步: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表示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3.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常用“△”号表示)、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等号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等号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4.注明生成物中气体或固体的状态符号(即“↑”、“↓”);一般标注在气体或固体生成物的化学式的右边。但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固体时,其状态符号就不用标注了。
(1)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 K2MnO4+MnO2+O2↑;
(2)向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题目】已知某品牌膨松剂的成分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铵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化学兴趣小组为确定该品牌膨松剂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氨气水溶液呈碱性
②浓硫酸和碱石灰都可做气体吸收剂:浓硫酸能吸收氨气,不能吸收二氧化碳;碱石灰是氧化钙与氢氧化钠固体的混合物,不与氨气反应。
③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
[设计实验]兴趣小组利用如下装置进行探究(装置气密性良好,各装置中气体吸收剂足量);
依次连接A、C、D装置,点燃A处的酒精灯,将试管中的该膨松剂样品充分加热至完全反应后,通过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现象可以证明该膨松剂中含有NaHCO3和NH4HCO3两种物质。其中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
[拓展探究]为进一步确定该品牌膨松剂中NaHCO3 和NH4HCO3的质量比,同学们取两份等质量的该品牌膨松剂样品,利用图提供的实验装置,设计并进行了如下两组实验:
序号 | 实验操作 | 测得数据 |
实验1 | 将其中的一份膨松剂样品加入A装置试管中,将A装置依次连接B、C装置,充分加热至膨松剂完全反应 | 装置C增重1. 98g |
实验2 | 将另一份膨松剂样品加入A装置试管中,将A装置依次连接C、B装置,充分加热至膨松剂完全反应 | 装置B增重0.34g |
基于以上实验数据分析,该品牌膨松剂中NaHCO3和NH4HCO3的质量比是_______。
[实验反思]小明认为以上拓展探究实验存在一定误差,导致误差的原因_____,_____。(答两条)。
【题目】下图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实验装置,请根据实验要求选择适当的装置并完成相关问题。
①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b__________。
②实验室欲制取并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的装置依次为______________(填仪器编号),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装置 D,若无明显现象,可能的原因是(装置气密性良好)______________。
③某小组欲探究二氧化锰的用量对氯酸钾分解速率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用 9 g 的氯酸钾分别与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反应过程中其他条件均相同)记录从开始加 热到收集满一集气瓶氧气(约 250 mL)所需的时间,如下表:
氯酸钾质量(g) | 9 | 9 | 9 |
二氧化锰质量(g) | 1 | 2 | 3 |
完成实验的时间(s) | 60 | 55 | 23 |
该实验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甲同学认为用装置 G 收集,乙同学认为应该用装置 H 收集,你认为应采用装置_________(填仪器编号)收集更适合该项实验,理由是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