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小明模拟旅游时汽车穿越山洞的情境,设计了一个游戏。游戏规则:当汽车上的物质与山洞中的物质能发生反应时,汽车才能载着原物质进入下一个山洞。山洞中可供选择的物质有:稀硫酸、碳酸钠、氧化铁、氢氧化钠、镁、二氧化碳。

1)若汽车上的物质是盐酸。

①山洞1中的物质是单质,该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

②山洞2中的物质与盐酸反应后,溶液呈黄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③山洞3中的物质可以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无色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若汽车上的物质是氢氧化钙。山洞1中的物质为氧化物,则山洞23中的物质是____,山洞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Mg Fe2O3 + 6HCl=2FeCl3 + 3H2O Na2CO3+ 2HCl=2NaCl + CO2↑+ H2O Na2CO3H2SO4 CO2+ Ca(OH)2=CaCO3↓ + H2O

【解析】

由图可知,汽车穿越了三个山洞,所以汽车上的物质能与三个山洞中的物质反应。

1)若汽车上的物质是盐酸,山洞中可供选择的物质有:稀硫酸、碳酸钠、氧化铁、氢氧化钠、镁、二氧化碳。

①山洞1中的物质是单质,根据游戏规则,符合条件的单质应该是镁,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镁的化学式是Mg。故填:Mg

②山洞2中的物质与盐酸反应后,溶液呈黄色,根据溶液颜色黄色判断山洞2中与盐酸反应的物质为氧化铁,生成的氯化铁溶液是黄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 + 6HCl=2FeCl3 + 3H2O。故填:Fe2O3 + 6HCl=2FeCl3 + 3H2O

③山洞3中的物质可以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无色气体,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碳酸钠符合条件,它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 2HCl=2NaCl + CO2↑+ H2O。故填:Na2CO3+ 2HCl=2NaCl + CO2↑+ H2O

2)若汽车上的物质是氢氧化钙。山洞1中的物质为氧化物,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的氧化物就是二氧化碳,二者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CO2+ Ca(OH)2=CaCO3↓ + H2O;山洞中可供选择的物质有:稀硫酸、碳酸钠、氧化铁、氢氧化钠、镁、二氧化碳,除了二氧化碳外,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的物质有碳酸钠和稀硫酸,则山洞2中、3中的物质是碳酸钠和稀硫酸。故填:Na2CO3H2SO4CO2+ Ca(OH)2=CaCO3↓ + H2O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同学们通过学习知道铜与盐酸、稀硫酸不能发生反应,但却发现化学老师用铜与浓硝酸制备出了NO2气体去做物理实验。同学们对此很感兴趣,在实验室对铜与硝酸的反应进行了探究。

实验I

实验II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铜片逐渐消失,

有无色气泡产生,试管中上部有红棕色气体出现;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铜片逐渐消失,

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由无色变为绿色

(探究一)实验I中产生的无色气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

1)硝酸(HNO3)与Cu反应生成硝酸铜和含氮元素的化合物;硝酸铜溶液呈蓝色

2)含氮元素的某些气态物质的物理性质

NH3

NO

NO2

颜色

无色

无色

红棕色

气味

刺激性

刺激性

溶解性

极易溶于水

难溶于水

可溶于水或硝酸

3NO2与水反应生成无色的硝酸和NO气体

(猜想与假设)无色气体可能是:①NH3 NO

(进行实验)同学们利用下图装置对产生的无色气体进行检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 打开弹簧夹,通入N2,一段时间后,关闭弹簧夹

BC中导管口有无色气泡冒出

2. C中导管伸入集气瓶中,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滴入一定量稀硝酸,关闭活塞

A中有无色气泡产生

B中导管口有无色气泡冒出

C中集气瓶内收集到无色气体

3. 从水槽中取出集气瓶,敞口置于空气中

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

4. 取少量B中液体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试管中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解释与结论)

1)操作1中,通入N2的目的是_____

2)同学们认为猜想①不正确,理由是_____

3)无色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

(探究二)为什么实验II中的溶液呈绿色而不是蓝色?

(猜想与假设)①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②硝酸铜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以下4个实验方案。

方案1

配制饱和硝酸铜溶液并稀释至不同的浓度,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方案2

加水稀释实验II所得的绿色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方案3

取实验II所得的绿色溶液,加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方案4

配制饱和硝酸铜溶液,……

(反思与评价)

1方案1”方案3”中,能验证猜想②的是_____

2方案2”不能验证猜想①的原因是_____

3方案4”也可验证猜想②,该方案是:配制饱和硝酸铜溶液,_____

4)通过实验III与已有知识的对比,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答一条即可)。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