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用如图装置研究酸与生锈铁钉的反应。

(1)溶液颜色由无色逐渐变为黄色,其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2)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有无色气泡生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也变得越来越多。2018年北京市生活垃圾各组分所占比例如图所示。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生活垃圾分为四类,并采用不同颜色的垃圾桶进行区分:厨余垃圾(绿色)、可回收物(蓝色)、有害垃圾(红色)和其他垃圾(灰色)。

类别

主要包括

厨余垃圾

菜帮菜叶、瓜果皮壳、鱼骨鱼刺、剩菜剩饭、茶叶渣等

可回收物

废玻璃、废金属、废塑料、废旧织物、废纸张、废书籍等

有害垃圾

充电电池、温度计、消毒液、含汞荧光灯管、过期药品、杀虫剂等

其他垃圾

卫生纸、塑料袋、纸尿裤、餐盒、大棒骨、陶瓷碎片等

垃圾分类不仅有助于降低垃圾混合处理所带来的污染问题,还能提高垃圾处理的针对性。如厨余垃圾通过厌氧发酵法转化为沼气,主要成分如图所示,经过提纯处理后,可制成CNG压缩天然气,CNG中CH4含量≥97%。

垃圾分类需要每一个人的支持与参与。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将下列物质与应投入的垃圾桶连线_______。

(2)沼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CH4),甲烷完全燃烧的产物是_______。

(3)垃圾分类的意义有_______(写出一条)。

(4)厨余垃圾转化为沼气的方法是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 2018年北京市生活垃圾中厨余垃圾所占比例最高

B 北京生活垃圾分为四类,用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区分

C 沼气制成CNG压缩天然气,主要去除了H2S、CO2

D “光盘行动”有助于减少厨余垃圾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84消毒液是一种以次氯酸钠(NaClO)为主要成分的高效消毒剂,广泛应用于杀灭细菌、病毒并抑制其传播,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1984年,北京第一传染病医院(地坛医院的前身)研制成功能迅速杀灭各类肝炎病毒的消毒液,定名为“84”肝炎洗消液,后更名为“84消毒液”。由于其消毒效果理想、价格低廉、使用方便,且具有广谱、高效的杀菌特点,深受大家的欢迎。84消毒液通常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pH在12左右,有刺激性气味,有效氯含量为1.0%至6.5%不等。由于其有一定的刺激性和腐蚀性,浓度过高会损害呼吸道,危害身体健康,所以必须稀释后才能使用。一般认为,当杀菌率达到90%以上时,说明此时的消毒具有较好效果。表1、图1为某学校喷洒不同浓度的84消毒液,对教室进行消毒后的效果比较。

表1 不同浓度的84消毒液对教室的消毒效果

班级

一班

二班

三班

四班

五班

六班

七班

八班

喷洒消毒液的浓度(消毒液与水的体积比)

1:50

1:100

1:150

1:200

1:300

1:600

1:1000

作为对照不喷洒消毒液

菌落数

2

2

4

6

10

19

45

53

3

3

5

4

11

18

42

50

1

3

4

5

12

19

43

48

平均值

2

2.67

4.33

5

11

18.67

43.33

50.33


 

84消毒液除了具有腐蚀性,其使用过程中放出的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有可能引起中毒。氯气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并溶解在黏膜所含的水分里,造成呼吸困难。症状重时,会发生肺水肿而致死亡。室内使用84消毒液后,可开窗通风一段时间。由于在酸性较高的条件下更易生成氯气,所以禁止将84消毒液与酸性物质混用,也不建议把84消毒液与洗涤剂或其他消毒液混合使用。84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要了解它的成分和原理,才能合理安全地使用。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84消毒液呈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2)84消毒液的物理性质为______(写一条即可)。

(3)结合表1和图1数据,关于不同浓度的84消毒液与其消毒效果可得到的结论为______。

(4)若想达到较好的消毒效果,同时又减少其对身体和环境的影响,学校喷洒消毒液浓度的最适合范围为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1:50~1:100 b.1:100~1:200 c.1:200~1:600 d.1:600~1:1000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浓度为1:1000的84消毒液不具有消毒效果

B、84消毒液可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HCl)混用

C、84消毒液名称由来是因为其中有效氯含量为84%

D、教室使用84消毒液消毒后,建议开窗通风一段时间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