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9分)下图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几种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E
(1)写出有编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利用上述B、C装置的组合可以制取的一种气体是 ;
写出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为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添加的液体直至 。
(3)如果某同学要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较纯净的氧气,选择的最佳装置是 。
(4)待氯酸钾完全分解后,若想在反应后的固体中提取出氯化钾,可经过以下三个操作:
溶解 → → ,便可得到少量的氯化钾固体。
【答案】(1)①长颈漏斗 ②集气瓶
(2)CO2(或O2) CaCO3+2HCl=CaCl2+CO2↑+H2O或2H2O2 MnO2 2H2O+ O2↑ 浸没长颈漏斗下端管口
(3)AE (4)过滤 蒸发
【解析】
试题分析:(1)常见仪器的识记
(2)实验室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生成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利用B、C装置的组合,说明制取的气体是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反应,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所以利用B、C装置的组合可以制取的一种气体是:CO2(或O2),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CO2↑+H2O或2H2O2 MnO2 2H2O+ O2↑,为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添加的液体直至:浸没长颈漏斗下端管口
(3)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制取氧气,应选发生装置A,要得到较纯净的氧气,应采用排水法,所以选择的最佳装置是:AE
(4)待氯酸钾完全分解后,反应后的固体中含有氯化钾和二氧化锰,其中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所以要从反应后的固体中提取出氯化钾的具体步骤:溶解→过滤→蒸发
【题目】(8分)在学习盐的性质时,某组同学将碳酸钠溶液和一瓶标签破损的溶液M(如图)进行反应,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得到澄清滤液。同学们对该实验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探究一: M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提出猜想】该组同学认为M溶液的溶质有两种可能:
①是_____________,②是CaCl2
【收集资料】碳酸钠溶液与中性的CaCl2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M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猜想①正确 |
探究二:过滤后澄清滤液中会有哪些溶质?
【提出猜想】猜想一:NaOH和Na2CO3;猜想二:____________;猜想三:NaOH
【实验验证】同学们针对“猜想一”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样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盐酸 | 没有气泡产生 | “猜想一”不成立 |
他们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继续探究】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滤液中溶质的组成.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分别取少量滤液于A、B两支试管中,A中加入CaCl2溶液,B中加入Na2CO3溶液 |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猜想一”成立 |
【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_____。
【题目】(4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族 周期 | ⅠA | 0 | ||||||
1 | 1 H 氢 1.008 | ⅡA | ⅢA | ⅣA | ⅤA | ⅥA | ⅦA | |
2 | 6 C 碳 12.01 | 7 N 氮 14.01 | 8 O 氧 16.00 | 9 F 氟 19.00 | ||||
3 | 11 Na 钠 22.99 | 12 Mg 镁 24.31 | 铝 |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13号元素的离子符号是 ;由8号元素和12号元素组成的物质是由 构成的
(2)9号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其中x为 ; 由1、6、7和8号元素组成的盐的化学式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