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瓷碗破碎 B. 粮食酿酒 C. 甘蔗榨汁 D. 白醋挥发
KCl 和 KNO3 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温度/℃ | 20 | 40 | 60 | |
溶解度/g | KCl | 33 | 38 | 45 |
KNO3 | 31 | 64 | 110 |
A. KNO3 的溶解度大于 KCl
B. 60℃时,110g KNO3 完全溶解最少需要 100g 水
C. 20℃时,KCl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33%
D. 随着温度的升高,某不饱和 KCl 溶液会变饱和
为探究CO2与NaOH溶液发生的反应,某兴趣小组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
20℃时,几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见表:
物质 | Na2CO3 | NaHCO3 | Ca(OH)2 | Ba(OH)2 |
溶解度/g | 21.5 | 9.6 | 0.165 | 3.89 |
(实验探究)
(1)实验一:小雨取一充满CO2的矿泉水瓶,加入一定量的水,立即拧紧瓶盖,振荡,发现瓶子变瘪,小雨另取一相同的充满CO2的矿泉水瓶,向其中加入与水等体积的NaOH溶液,立即拧紧瓶盖,振荡,得到溶液X,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2)实验二:为检验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小亮取实验一所得溶液X少许,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实验中不宜将BaCl2溶液换成CaCl2溶液的原因是_____。
(3)实验三:小华取实验一所得溶液X少许,向其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振荡,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入1滴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呈_____色,证明溶液X中有NaOH剩余。实验中,小华没有直接向少量溶液X中滴入酚酞试液,理由是_____。
(4)实验四:兴趣小组将CO2持续通入一定浓度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定反应过程中温度变化,结果如图所示。图中,AB段温度变化的原因是_____。
(反思感悟)
(5)实验从CO2减少、NaOH减少、Na2CO3生成等物质的变化,以及_____转化等视角多维度探究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对于现象不明显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数据测定,实现反应过程的“可视化”。
金属单质A和非金属单质B可生成化合物A2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BA2B.某校一课外小组的甲、乙、丙三个学生分别在实验室内做该实验,充分反应时,所用A和B的质量a和b各不相同,但总质量相等都是8.0g。有关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A的用量 | B的用量 | A2B的质量 | |
甲 | 7.0g | 1.0g | 5.0g |
乙 | 4.0g | 4.0g | 5.0g |
丙 | ag | bg | 3.0g |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当A、B的质量比为___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2)丙学生实验中a:b的值可能是___(填字母序号)
A 4:7 B 7:4 C 37:3 D 4:1
以下部分化学实验的改进,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 B | C | D | |
改进后实验 | 燃烧条件 | CO还原氧化铜 | 测定氧气含量 | 检验气密性 |
目的 | 防止燃烧产物污染空气 | 防止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 不用酒精灯点燃,使测定结果更精确 | 现象更明显 |
A. A B. B C. C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