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氢元素,又能表示氢原子的是( )
A. 2H B. 2H+ C. 2H2 D. H
我们已经学过,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可快速产生氧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某课外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动物肝脏中的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增强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下降;FeC13也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为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CI3催化效率的高低,该同学在28℃环境下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氢酶和FeC13催化效率哪个更高?
(实验材料)适宜浓度的FeC13溶液,适宜浓度的新鲜猪肝研磨液(含有过氧化氢酶),适宜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等。
(实验步骤)①取2支洁净的试管,编号为1、2,并各注入3mL适宜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
②向1号试管内滴入2滴适宜浓度的FeC13溶液,向2号试管内_____;
③若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氧气,通过测量_____准确比较二者催化效果。(答一种即可)
(拓展延仲)在以上探究的基础上,该同学又完成了“探究温度对猪肝研磨液和FeC13催化效率的影响”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图中代表猪肝研磨液催化效率的曲线是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
附加分:
(反思)甲同学认为从上述曲线可以看出氯化铁的催化效率随温度升高而一直增大,你同不同意?_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理由是:_____。
查阅资料发现FeC13中实际是铁离子起催化作用,而猪肝中是过氧化氢酶起催化作用。有同学认为以上对比实验不够严谨。理由是_____。
如图为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B. 该原子核内含有11个中子
C. 它是一种金属元素
D. 它的原子核外有11个电子
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
A. 滤渣中一定有Fe粉 B. 滤渣中一定有Cu粉
C. 滤液中一定有Fe2+ D. 滤液中一定有Ag+、Cu 2+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在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
B. 电解水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 1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D. 二氧化碳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等质量的X、Y两种金属分别和足量的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已知X、Y在化合物中均为+2价)
A. 两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X<Y
B. t1时,消耗盐酸的质量:X=Y
C. t2时,消耗金属的质量:X>Y
D. t3时,消耗金属的质量:X=Y
三种固体物质a、b、c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都有晶体析出
B. P点表示t1℃时,a、c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t2℃时,将50ga物质加入到100g水中完全溶解形成饱和溶液
D. a 中混有少量b 时可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得到a
利用天平进行定量研究,弄清了物质燃烧的本质的科学家是( )
A. 阿伏伽德罗 B. 道尔顿
C. 门捷列夫 D. 拉瓦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