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g;
⑵从甲的饱和溶液中获得甲,可采用______方法。
⑶欲将4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写一种即可)
⑷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答案】40 降温结晶 降低温度(合理即可) 甲>乙
【解析】
(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甲的溶解度是40g;
(2)甲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降低,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从甲的饱和溶液中获得甲,可采用降温结晶方法;
(3)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欲将4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降低温度,加水等;
(4)由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降温至20℃时,甲的溶液中会有晶体析出,溶液还是饱和溶液,由于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降温至20℃时,它的饱和溶液就会变成不饱和溶液,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越大,2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40℃时乙的溶解度,所以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
【题目】据报道,我国超市每年消耗约40万吨塑料袋。其中聚乙烯塑料袋无毒,可以包装食品,其组成中只含C、H元素,若把废聚乙烯塑料袋通过焚烧处理,将会排放大量CO2气体。某兴趣小组欲测量一定质量聚乙烯塑料袋燃烧后产生CO2的质量,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装置A中小烧杯里加入的是H2O2和MnO2,装置B里加入的是浓硫酸,装置C里加入的是碱石灰。
(查阅资料)NaOH和CaO的混合物俗称碱石灰,碱石灰能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
①把H2O2倒入盛有少量MnO2小烧杯里有的小烧杯里,观察现象 | 小烧杯里有_____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
②用电子打火器点燃缠绕在玻璃棒上的废聚乙烯塑料袋,观察废聚乙烯塑料袋现象 | 废聚乙烯塑料袋_____ | 装置B中浓硫酸的质量_____ 装置C中碱石灰的质量_____ |
(评价反思)
(1)装置A小烧杯中加入H2O2和MnO2的目的是_____
(2)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
(3)装置C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
(4)根据实验目的,需要进行称量的是_____
①实验前塑料袋的质量
②实验前和实验后装置B的质量
③实验前和实验后装置C的质量
【题目】“双吸剂”是常用的袋装食品的保鲜剂,可用来吸收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在袋装食品中发现一包名为“504双吸剂”的保鲜剂,其标签如图所示。同学们对这包久置的“504双吸剂”的固体样品很好奇,涉及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久置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收集资料):
(1)查阅资料: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生成氯化亚铁:Fe+2FeCl3═3FeCl2
(2)打开固体包装观察:部分粉末呈黑色、部分粉末呈白色、另有少数红棕色的块状固体。
(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CaCO3.你猜想固体中可能含有Fe2O3的依据是_____。
(实验探究):如表是甲组同学涉及并记录的实验报告,请你补充完整。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一、取少量固体加入足量蒸馏水,搅拌溶解 | 固体部分溶解,并放出大量热 | 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 |
二、过滤,取滤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 溶液变红色 | 固体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钙 |
三、取滤渣加入足量稀盐酸 | 固体逐渐消失,产生大量无色气体,得到浅绿色溶液 | 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一定不含有Fe2O3 |
四、将操作三中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 |
(实验质疑):乙组同学认为甲组同学在实验中得出“一定不含有Fe2O3”的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你认为甲组同学哪一步操作得出的结论也不合理___,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
(继续探究):为验证固体中是否含有Fe2O3,乙组同学用___先分离出铁粉,向残留固体中加入足量__,若溶液呈棕黄色,证明固体中含有Fe2O3.写出溶液呈棕黄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