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下列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___(填字母)。
A.高锰酸钾 B.汽油 C.面粉
(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升高。这种物质是_______(填字母)。
A.氢氧化钠 B.硝酸铵 C.氯化钠
(3)下表是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信息回答问题。
①6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_______(填“>”“=”或“<”)硝酸钾的溶解度。
②表中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随温度升高析出固体,该物质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③向20 ℃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再冷却至20 ℃,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比加入生石灰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④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固体,加水配成8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再冷却至20 ℃,析出晶体并得到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析出的晶体中不一定含有硝酸钾
B.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
C.上述方法可以将两种物质完全分离
【答案】 A A < Ca(OH)2 减小 B
【解析】(1)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根据物质溶于水后的放热与吸热现象来考虑,要由物质溶于水的整个过程来分析;(3)通过观察表中溶解度的变化关系解答,根据氧化钙的性质能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同时放出热量的性质和特点,再分析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有关量的变化。(1)A、高锰酸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正确;B、汽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乳浊液,不是溶液,错误;C、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不是溶液,错误;故选A;(2)物质溶于水分为两个过程,向水中扩散的过程吸收热量,与水分子结合形成水合分子的过程放出热量,如果吸收热量大于放出热量,就表现为吸热,如果吸收热量小于放出热量,就表现为放热,如果相等就表现为既不放热,也不吸热。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正确;B、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错误;C、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错误;故选A;(3)①由表中信息可知,60℃时,氯化纳的溶解度是37.3g 小于硝酸钾的溶解度110g;②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饱和溶液随温度升高析出晶体的是氢氧化钙,化学式为:Ca(OH)2,③由题中“向20℃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后,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反应过程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所以恢复到20℃时,原来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减少,则原溶液中溶质氢氧化钙固体析出,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比加入生石灰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④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所以工业上将硝酸钾和氯化钠的热混合溶液(两者均己达到饱和)冷却至室温,析出晶体的主要物质是硝酸钾;B、剩余溶液含有氯化钠,又含有硝酸钾,且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C、上述方法不可以将两种物质完全分离,只能得到硝酸钾。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