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铬(Cr)是重要的金属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某化学兴趣小组对Cr、Al、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探究,过程如下:

【提出假设】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提出三种可能的假设:

a.Al>Cr>Cu b.Cr>Al>Cu c. (1)

【设计实验】同温下,取大小相同的打磨过的金属薄片,分别投入到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观察现象,记录如下:

金属

Cr

Al

Cu

与盐酸反应的现象

气泡产生缓慢,金属逐渐溶解

气泡产生剧烈,金属迅速溶解

无气泡产生,金属无变化

【控制实验条件】打磨三种金属的目的是 (2)

【得出结论】原假设中正确的是 (3) (填假设中a、b或c)。写出铬(铬与盐酸反应后显+2价)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

【结论应用】根据探究结果,在CuCl2和AlCl3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金属铬,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一定有的物质是 (5)

【答案】(1)Al﹥ Cu﹥Cr

(2)除去金属表面的其他物

(3)a(4)Cr + 2HCl === CrCl2 + H2

(5)CrCl2 Al Cl3

【解析】

试题分析:【提出假设】c的假设为Al﹥Cu﹥Cr;【控制实验条件】打磨三种金属的目的是除去金属表面的其他物质;【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原假设中正确的是a,根据题目中的内容可知化学方程式为:Cr + 2HCl === CrCl2 + H2【结论应用】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所加入的金属不过量,没有置换出金属铝,根据三中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强弱可知,铬只与氯化铜发生了反应,生成氯化铬和铜,所以滤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氯化铬和氯化铝。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实验室使用块状石灰石(CaCO3)和稀盐酸制CO2,当观察不到有气泡产生,固体仍有剩余时,通常认为反应结束,剩余液呈中性。某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以下探究:

【实验操作】(1)向试管中加入5粒石灰石,倾倒约试管体积1/3的稀盐酸(1:1);观察不到气泡后,仍有固体剩余;将试管静置。

(2)取上层清液,用pH试纸测得溶液pH=2,说明溶液显_______性;

pH测定中,“上层清液滴到试纸上”的后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实验思考Ⅰ】反应剩余液中有哪些物质?其中能使溶液pH=2的有哪些?

【实验探究Ⅰ】(1)甲同学通过实验排除了CaCl2的可能性。简述其实验方案___________。

(2)乙同学将CO2通入蒸馏水中至饱和,测得pH>5,。

(3)综合甲、乙两同学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剩余液中还含有_______________。

【实验思考Ⅱ】试管中剩余固体是否仍含有CaCO3

【实验探究Ⅱ】小组同学向试管中继续加入稀盐酸(1:1),又有大量气泡产生。

(1)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稀盐酸加入前后的实验现象,解释“又有大量气泡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1)反应剩余液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pH增大,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2)假如用100g14.6%的稀盐酸和足量的石灰石反应,看不到气泡产生时,停止收集气体。收集到的CO2质量_______(选填“>”、“<”、“=”)8.8g。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