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据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人员利用钴及其氧化物成功研制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高效“清洁”地转化成液体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两种氧化物
C.得到的液体燃料化学式是H2C2O
D.可用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答案】D
【解析】
A、由图可知,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属于氧化物,生成物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得到的燃料化学式是:H2CO2,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可将二氧化碳高效“清洁”地转化成液体燃料,可用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符合题意。
故选D。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一次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中,老师拿来一瓶标签有破损的试剂瓶,如下图,里面盛有一种无色溶液。该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溶液的溶质是什么呢?
(作出猜想)猜想一:CaCO3;
猜想二:CaCl2;
猜想三:Ca(OH)2;
猜想四:Ca(NO3)2。
(讨论交流)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猜想一是错误的,其理由是________。
(查阅资料)CaCl2溶液、Ca(NO3)2溶液均呈中性。
(实验探究)为验证其余猜想,小组的四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 实验一 | 实验二 | 实验三 | 实验四 |
实验方案 | ||||
实验现象 | 产生白色沉淀 | 产生白色沉淀 | 产生红褐色沉淀 |
(得出结论)猜想三成立,此无色溶液为Ca(OH)2溶液。
(表达交流)(1)实验一的现象是_________。
(2)实验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小组同学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实验三不能证明猜想三成立,其理由是__________。
(拓展迁移)(1)实验四中的X溶液可以是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
(2)取用化学试剂时为防止标签受损,倾倒液体时应________。
【题目】加热硝酸铜[Cu(NO3)2]可以制取氧化铜。用图1装置加热蓝色硝酸铜固体。发现固体由蓝色逐渐变黑,同时产生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提出问题]硝酸铜加热生成什么气体?
[查阅资料]①含氮化合物中,只有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②二氧化氮密度大于空气,具有助燃性,…………
[猜想假设]猜想一:生成气体是(填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
猜想二:生成气体是二氧化氮和氧气
[进行实验]在图1的试管和集气瓶之间连接图2所示装置,重新加热硝酸铜;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猜想二正确:写出有关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1)根据图2装置补充参阅资料②中“………..”NO2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
(2)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经计算生成二氧化氮与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4:1;已知相同状况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分子个数比。据此,同学们认为,即使没有资料②,依据实验结论和“加热硝酸铜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实验现象,也能推出二氧化氮可能具有助燃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实验延伸]取制取的氧化铜0.2g,加入5mL5%的双氧水中,发现立即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氧化铜是否为反应催化剂?请补充实验证明。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氧化铜在反应前后质量化学性质不变,是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催化剂。 |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