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
(1)小明要净化收集的雨水,自制了一个简易净水器(如图①所示),其中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的作用是_____,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生活中要降低水的硬度,可以采取_____的方法。
(2)图②中A连接电源的_____填“正极”或“负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过滤 吸附 煮沸 负极 2H2O2H2↑+O2↑
【解析】
(1)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能阻挡不溶性固体透过,起到了过滤的作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起到了吸附的作用;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受热能转化生成不溶性钙镁化合物,可以采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填:过滤作用,吸附作用,煮沸;
(2)据图可以看出,A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大,是氢气,故A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水通电能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故填:负极,2H2O
2H2↑+O2↑。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已知氧化铜还原成铜的过程中有氧化亚铜生成。如图是小华同学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当玻璃管中黑色物质全部变红后,小华想知道红色物质中有哪些成分?请你与小华一起完成下面的探究。
【提出猜想】①全部是铜; ②全部是氧化亚铜;③是铜和氧化亚铜的混合物。
【查阅资料】氧化亚铜是一种红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发生如下反应:
Cu2O+H2SO4=Cu+CuSO4+H2O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这些猜想,小华同学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请完成下列问题:
步骤 | 现象或数据 | 结论 |
(1)称取14.4g反应生成的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 现象:_______; | 猜想①错误 |
(2)将步骤(1)反应后的物质进行过滤,称量干燥后的固体质量为m。 | 数据: 若m = 6.4g; | ________ |
数据:若m_______6.4g (填:>、<或=)。 | 猜想③正确 |
【交流反思】(1)小华实验装置中的石灰水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有待改进,请写出一种改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氧化铜与CO反应生成氧化亚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测定某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称取25.0g珍珠粉样品,进行四次高温煅烧、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的重复操作(杂质不参加反应),记录数据如下:
操作次数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剩余固体质量(g) | 21.6 | 19.2 | 16.2 | 16.2 |
试计算:
(1)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g。
(2)求珍珠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
【题目】为探究催化剂对双氧水(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研究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图中的实验能否证明MnO2是双氧水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并说明理由______。
数据记录表
1%H2O2溶液(mL) | 50 | 50 | 50 |
加入MnO2的质量(g) | 0.1 | 0.2 | 0.4 |
测量40秒末得到O2体积(mL) |
实验二:从上面表格的设计可以看出,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实验三:学习了催化剂知识后,某化学探究小组开始了“寻找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
(提出问题)氧化铁能否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如果能,其催化效果如何?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I.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A、B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粉末,并分别在A、B两支试管中插入带火星木条,观察现象。 | A试管中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
II.待A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如此反复多次试验,观察现象。 | 试管中均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均复燃 |
III.将实验II中的剩余物小心过滤,并将所得滤渣进行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仍为ag. | |
IV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C、D两支试管中,向C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粉末,向D试管中加入ag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
(实验结论)
(1)A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
(2)实验II.III证明:氧化铁的______和______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3)写出氧化铁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实验评价)
(4)实验设计IV的目的是______;
(5)若实验IV观察到D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由此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题目】分析处理图表信息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如表是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钙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温度/℃ | 20 | 40 | 60 | 80 | |
溶解度/g | NaCl | 36.0 | 36.6 | 37.3 | 38.4 |
KNO3 | 31.6 | 63.9 | 110 | 169 | |
Ca(OH)2 | 0.16 | 0.14 | 0.12 | 0.095 |
请仔细阅读图表后回答下列问题:
(1)A曲线表示的是_____的溶解度曲线。
(2)除去A中少量的B,步骤是:加水溶解,蒸发浓缩,_____,过滤,洗涤,干燥。
(3)20℃时,将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钙各10g分别加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测得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a%、b%、c%,则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是_____。
(4)现有一杯饱和溶液,是A、B、C三种饱和溶液中的一种,将其加热时出现浑浊现象,则这杯饱和溶液的溶质是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