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 “”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图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甲、乙、丙、丁4种物质在密闭容器里反应,质量变化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20 | 4 | 20 | 20 |
反应后质量/g | 2 | 待测 | 32 | 26 |
A.乙一定是与该反应无关的杂质
B.甲是一种化合物
C.丙、丁在反应中的质量比是16:13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取4份等质量的KClO3,向其中3份中分别加入少量等质量的KMnO4、MnO2和Mn,分别在某温度下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测定产生氧气的质量。然后将剩余固体溶于足量水中,添加过少量物质的组别中均有相同组成的不溶物。测定结果如表:
组别 | ① | ② | ③ | ④ |
加入物质 | 无 | KMnO4 | MnO2 | Mn |
产生氧气的质量/g | 0 | ml | m2 | m3 |
不溶物的质量/g | 0 | wl | w2 | w3 |
已知ml>m2>m3,下列关于此实验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 残留不溶性物质的质量关系为w1>w2>w3
B. 不加入其他物质时,KClO3未发生分解反应
C. KMnO4是KClO3分解制氧气效果最好的催化剂
D. 3种物质的加入都有利于KClO3分解制氧气
兴趣小组在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情况记录如下。
甲组 | 乙组 | ||
实验操作 | 实验操作 | ||
实验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实验现象 | 铝片表面有气泡产生 |
实验结论 | —— | 实验结论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产生气泡的原因:_____ |
(提出问题)甲组实验中为什么没有气泡产生?
(猜想与假设)铝表面的氧化膜阻止了铝和稀硫酸反应的发生。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将打磨后的铝片放入试管中,加入5mL 10%的稀硫酸。 | 有气泡产生 | 铝表面的氧化膜阻止了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发生 |
(反思与评价)乙组实验中使用的铝片也有氧化膜,却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同学们认为可能是盐酸中的氯离子对反应产生了影响,设计以下实验继续探究。
实验序号 | 1 | 2 | 3 |
实验操作 | |||
实验现象 | 有气泡产生 | 有气泡产生 | 无明显现象 |
(1)实验1不能证明“盐酸中的氯离子对反应产生影响”,理由是_____。
(2)对比实验2和实验3,能证明“盐酸中的氯离子对反应产生影响”。试剂A是_____溶液(填序号,下同),试剂B是_____溶液。
A 硫酸铜 B 氯化钠 C 硫酸钠 D 氯化锌
(拓展延伸)若要验证金属铁、铜、铝的活动性强弱,只需一种试剂直接与上述三种金属反应就能达到目的,该试剂可选用_____溶液(填序号)。
a.稀盐酸 b.硫酸铜 c.氯化铝 d.硫酸亚铁
用pH计测得一些物质的pH值如下:
物质 | 苹果汁 | 西瓜汁 | 牛奶 | 鸡蛋清 | 炉具清洁剂 |
pH | 2.9 | 5.8 | 6.4 | 7.6 | 12.5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鸡蛋清和牛奶显碱性 B. 牛奶比西瓜汁的酸性强
C. 炉具清洁剂可除水垢 D. 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苹果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