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题目内容
“温室效应”主要由下列那种气体引起( )
A.SO
2
B.NO
2
C.CO
2
D.CO
试题答案
相关练习册答案
C
CO
2
过多排放能引起温室效应
练习册系列答案
新黑马阅读现代文课外阅读系列答案
学考联通期末大考卷系列答案
新课程同步学案系列答案
行知天下系列答案
试吧大考卷45分钟课时作业与单元测试卷系列答案
王后雄学案教材完全解读系列答案
伴你成长ABC向前冲系列答案
伴你成长开心作业系列答案
海淀课时新作业金榜卷系列答案
交大之星期中期末满分冲刺卷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012?绍兴)一氧化碳气体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下列对一氧化碳的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填序号).
A.组成:由碳原子和氧原子组成
B.性质:能燃烧
C.用途:可以作为燃料
D.危害: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2)如图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指出实验中能证明发生了化学变化的证据
(写一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炭燃烧的剧烈程度由它的着火点决定,而与氧气的浓度无关
B.棉花、羊毛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C.发现燃气(天然气、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等)泄漏,点火检查泄漏处
D.香烟烟气中的一氧化碳是一种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的无毒气体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
并检验
化学性质的装置。
(1)A是
制取装置,反应容器内装有石灰石,长颈漏斗内应注入____________;
(2)B内装有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内装有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中有两支高度不同的燃着的蜡烛,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说明
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二氧化碳能灭火的原因是( )
A.它溶于水能产生碳酸
B.它在低温、高压下能变为“干冰”
C.它能在高温下被碳还原
D.它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为了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的氧气,某同学设计了右图所示的这套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
(1)他想用这套装置除去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老师认为他的实验设计不科学,请你指出存在的错误(任写一点)
。
(7分)小明同学为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设计了下列实验。
A B C D
(1)装置A中的实验现象是
,说明CO
2
具有的性质是___
_。
(2)装置B中倒入适量澄清的石灰水后,迅速拧紧软塑料瓶的瓶盖并振荡,实验现象是
,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取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将小花的一半用水喷湿,放入装置C中,
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此现象说明CO
2
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小明在查阅资料时发现镁条能在CO
2
中燃烧,他在装置D中进行实验,发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产生一种白色固体和一种黑色固体,这个实验使你对燃烧条件产生的新认识是
。
除去CO
2
中混有的少量CO,采用的方法是 ( )
A.通入石灰水
B.通过灼热的CuO
C.通入石蕊试液
D.通过灼热的木炭
(2011年浙江嘉兴,28题)目前,全世界都在倡导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所谓低
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是指在生产、生活中尽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倡导低碳理念、争做低碳
先锋”应成为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态度。
(1)出行时乘坐的交通工具不同,每千米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不同。某班的50位师生准备同时出发去离校20千米的部队与官兵联谊,为低碳出行,他们选择了大巴作为出行工具(有关参数见下表)。则他们这次出行每千米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
千克(已知每消耗1升汽油排放二氧化碳2.7千克)。而乘坐小汽车出行,每千米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0.0 58千克。
(2)科学家正致力于研究二氧化碳的“组合转化”技术,即把过多的二氧化碳转化为可被人 类
利用的物质。如将二氧化碳和氢气以1:4的分子数比混合通入反应器,在适当条件下反应,
可获得一种重要的能源物质X。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O
2
+4 H
2
="X+2" H
2
O,则X
的化学式为
。
(3)有人测算,一棵树龄为5 0年的大树,其产生的生态价值高达十多万美元。树的生态价
值包括很多方面,除了能吸收二氧化碳外,还表现在
。(请写出一条)
关 闭
试题分类
高中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初中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小学
数学
英语
其他
阅读理解答案
已回答习题
未回答习题
题目汇总
试卷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