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根据下图中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仪器组合为______(填字母代号)。
(3)已知铜片和稀硝酸(具有挥发性)在常温下能反应产生一氧化氮(NO)气体。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有毒气体,能够与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反应,但其既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现通过该方法制取一瓶一氧化氮(NO)气体,选择的最佳仪器组合是_____(填字母代号)。
【答案】分液漏斗 AE(或AG) DG
【解析】
(1)仪器①是分液漏斗;
(2)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为了防止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气管,需要在试管口放置一团棉花,故发生装置为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故仪器组合为AE(或AG)。
(3)实验室用铜片与稀硝酸反应来制取NO,由于固体和液体常温下反应制取气体,且D能通过分液漏斗来控制反应的开始和结束,节约药品,所以制取NO可选用图中的装置D,由于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但其既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所以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因此收集一瓶较纯的NO可选用排水法,装置是G。故选择的最佳仪器组合是DG。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某样品仅含和
,为探究样品中
的质量分数,某研究性小组取了19g样品,加入138.8g水使其完全溶解后,再将12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不断加入到该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测得相关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加入NaOH溶液质量/g | 30 | 30 | 30 | 30 |
共生成沉淀的质量/g | 2.9 | 5.8 | m | 5.8 |
求:(1)表中m的值为______。(填字母)
a.大于5.8 b.小于5.8 c.等于5.8d.大于或等于5.8
(2)样品中的质量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题目】一个兴趣小组同学们在一起探究金属及金属矿物的性质,做了如下实验。
(1)探究铝、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小刚同学设计了用铜丝、铁丝、铝丝和稀盐酸,只用一只试管,取一次盐酸的探究方案。请你和他们一起完善下表的探究方案并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步骤 | 观察到的现象 |
①在试管中取少量盐酸,插入铜丝,充分作用。 | 无明显现象 |
②在①所得的溶液中,插入铁丝,充分作用。 | _____ |
③在②所得的溶液中插入铝丝,充分作用。 | _____ |
结论: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_______。
(2)小明同学将铝片、锌片打磨后,分别投入盛有等体积、等浓度稀盐酸的试管中,观察到铝与稀盐酸反应较锌与稀盐酸反应快。
(提出问题)金属与盐酸反应快慢,除与金属的种类有关外,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猜想与假设)a.可能与盐酸的浓度有关;b.可能与反应时的温度有关;c.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并实验)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盐酸和相同形状的铝片进行如下实验。
(交流讨论)请写出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数据)
实验编号 | 盐酸的浓度(均取20mL) | 温度/℃ | 记录的数据 |
① | 5% | 30 | |
② | 10% | 20 | |
③ | 5% | 20 | |
④ | 10% | 30 |
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可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比实验②③可知____对金属与酸反应的速率有影响。
(拓展延伸1)
小明进行铝与稀盐酸反应时,试管外壁发烫,并测得实验过程中生成氢气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根据曲线归纳铝与稀盐酸反应速率的变化规律: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2 )图丙为测得的室温下足量的铝片与20ml 10%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发现实验测得的实际值比通过计算得到的理论值偏大,请分析可能的原因(至少答两点)。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3 )利用铝与盐酸产生的氢气来做下列实验,称取5.2g氧化铁样品,放入重48.48g的玻璃管中,按图丁装置连接,完全反应后,冷却至室温,称得玻璃管和固体的总质量为52.24g,计算氧化铁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4)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与氢氧化铝反应,生成偏铝酸钠溶液。在铝与过量盐酸反应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过程中现象为____(下列图像中,纵坐标为沉淀质量,横坐标为氢氧化钠溶液质量 )
【题目】下列对比实验的设计不能到达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 设计 | ||||
实验 目的 |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 动快慢的影响 | 探究燃烧的条件 | 探究铁、镁金属活 动性强弱 | 探 究CO2与 NaOH 溶液能否发生反应 |
A.AB.BC.C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