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实验数据合理的是 ( )
A. 用托盘天平称量5.22克氯化钠 B. 用10毫升量筒量取7.5毫升稀硫酸
C. 用100毫升烧杯量取9.8毫升水 D. 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为4.2
下列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不相符合的是( )
A. 干冰 CO2 B. 生石灰 Ca(OH)2 C. 烧碱 NaOH D. 食盐 NaCl
相关实验原理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都正确的是( )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4Fe+3O22Fe2O3
B. 洗去试管壁上附着的铜:Cu+H2SO4=CuSO4+H2↑
C. 用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硫:2NaOH+SO2=Na2SO4+H2O
D. 工业制取二氧化碳:CaCO3 CaO+CO2↑
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生活中蕴科学,留心处皆学问。请选用合适物质填空(选序号):
A Na2CO3 B CO2 C NaCl D C6H12O6 E Ca(OH)2 F KNO3
①联合制碱法的主要产品_____; ②与水反应生成一种酸_____;
③用来提取海水中的镁_____; ④人体血糖含量的“糖”_____;
⑤家庭常用的食物防腐剂_____; ⑥农业上常用作复合肥_____;
用土豆淀粉[淀粉:(C6H10O5)n]制成的“土豆农膜”,是一种新型可降解塑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塑料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B. 淀粉充分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C. “土豆农膜”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 推广使用“土豆农膜”减少白色污染
小明、小红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假设不含水),进行了有关实验。
(对固体成分猜想)
小明、小红两同学根据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提出了三种猜想:
猜想I:全部是NaOH;猜想Ⅱ:______;猜想Ⅲ:是NaOH和Na2CO3混合物。
(实验和推断)
(1)请你完成猜想Ⅱ:_______。
(2)若A是CaCl2溶液,当实验现象a为_______,现象b为_______,则猜想Ⅱ成立。
(3)若A是Ca(OH)2溶液,现象a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则白色沉淀为_______(填化学式),该实验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样品中有NaOH。
(4)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A溶液是________(填化学式),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产生气泡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
(5)利用下图装置,小明认为称出样品的质量、装置H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再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算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而小红同学认为小明测出的值可能有较大的误差,从装置角度考虑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反思)
久置的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其中“□”、“○”、“◎”、“●”分别表示不同种元素的原子。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属于分解反应 B. 可能是氧气与一氧化碳的反应
C. “◎”可能是催化剂 D. 4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均未改变
如图所示,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两个甲分子反应生成二个乙分子和一个丙分子,则从图中获得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生成物乙属于单质
B. 该反应中反应物不可能是氧化物
C.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
D. 该反应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亚硒酸钠可用于提高人体免疫力,硒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g
B. 硒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18
C. 硒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D. 在化学反应中,硒原子容易失去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