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6分)汽车是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汽车电路中的导线大都是铜制的,这是利用了金属铜的
延展性和 性。
(2)汽车配件及用品中,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写出一种即可)。
(3)铝质承载式车身结构逐渐替代钢制,一部分原因是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锈蚀。
① 喷漆可以延缓锈蚀,其防锈原理是隔绝 和水。
② 喷漆前需将铁制品放入稀盐酸中除锈(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观察到溶液变黄,有无色气泡逸出时,及时将铁制品取出,进行后续处理,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4)回收再利用汽车生锈的铁制品是保护金属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废铁粉中Fe2O3回收后,在工业上常用一氧化碳将其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导电(2)橡胶轮胎(答案合理即可)(3)① 氧气
② Fe2O3 + 6HCl FeCl3 + 3H2O ; Fe + 2HCl FeCl2 + H2↑
(4)3CO + Fe2O3 高温 2Fe + 3CO2
【解析】
试题分析:(1)电路中的导线金属铜的导电性。
(2)生活中的有机合成材料主要有: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所以汽车配件及用品中,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橡胶轮胎等。
(3)①铁在氧气、水共存的环境下最易生锈,所以喷漆的防锈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
②溶液变黄是因为氧化铁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了氯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 + 6HCl FeCl3 + 3H2O ;有无色气泡逸出,是因为铁锈已除去,里面的铁和过量的酸反应生成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 + 2HCl FeCl2 + H2↑。
(4)一氧化碳有还原性,可将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 + Fe2O3 高温 2Fe + 3CO2
考点:金属的性质、合成材料、铁的生锈、铁的冶炼
(5分)碳元素是组成许多物质的基本元素。
(1)写出天然气中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分析下表,与煤相比,用天然气作燃料的优点有 。
| 1g物质完全燃烧 | |
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g | 放出的热量/kJ | |
甲烷 | 2.75 | 56 |
碳 | 3.67 | 32 |
(3)为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则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
(4)液态二氧化碳可用于扑救档案室发生的火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液态二氧化碳汽化后不会污染档案
B.二氧化碳可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
C.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吸热,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5)在高温高压下,CO2和NH3可以合成尿素[CO(NH2)2],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分)化学小组的同学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实验方案如下:
实验装置 | 实验步骤及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 将注射器1中的溶液推入充有CO2的瓶中 | 气球鼓起 | |
② 向外拉注射器2的活塞 | 无明显现象 | |
③ 将注射器3中的溶液推入瓶中 | 瓶中液体变浑浊,气球无明显变化 | |
④ 向外拉注射器2的活塞 | 无明显现象 |
(1)此实验不能证明CO2能和NaOH反应的原因是 。
(2)若仍要用此装置完成实验证明CO2能和NaOH反应,则步骤③注射器3中的溶液应更换为 ,对应的实验现象是 。
(3)步骤③注射器3中的溶液更换后,步骤④中对应的实验现象应为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向氢氧化钠固体中加入水 | 有热量放出 | 氢氧化钠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
B | 用导管分别对准浸没在热水和冷水中的白磷通氧气 | 热水中的白磷燃烧,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 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
C | 向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铜 | 有大量气泡产生 | 氧化铜起催化作用 |
D | 将两根打磨光亮的镁条分别伸入硫酸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 | 两根镁条上均有固体附着 |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Mg>Cu>Ag |
某校化学小组同学从家中带来淀粉、食盐、纯碱、泡打粉、去污粉和部分变质的熟石灰6种固体物质。老师从中取出任意3种并编号,让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确认分别为哪种固体。
【查阅资料】
1.该去污粉主要成分为碳酸钠和碳酸钙
2.该泡打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和有机酸
3.熟石灰变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准备】
为顺利完成任务,小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如下预备实验。部分现象记录如下:
| 实验1 取样,加足量水充分溶解 | 实验2 取样,加入适量稀盐酸 |
淀粉 | 白色浑浊,试管底部有不溶物 | 无明显现象 |
泡打粉 | 有气体产生,试管底部有白色不溶物 | 有气体产生 |
【实验过程】
小组同学对老师提供的三种固体进行实验探究。部分现象记录如下:
| 实验1 取样,加足量水充分溶解 | 实验2 取样,加入适量稀盐酸 | 实验3 取实验1上层清液,加入3滴酚酞溶液 |
固体Ⅰ | 有气体产生,试管底部有白色不溶物 | 有气体产生 |
|
固体Ⅱ | 固体溶解,形成无色溶液 | 有气体产生 | 溶液变红 |
固体Ⅲ | 有白色浑浊,试管底部有白色不溶物 | 有气体产生 | 溶液变红 |
【得出结论】
1.固体Ⅱ、Ⅲ加水形成的溶液pH 7 (填“>”、“<”或“=”);
2.分析以上实验现象得知,固体Ⅰ是 ,固体Ⅱ是 。
3.小组同学通过讨论认为固体Ⅲ不能确定。请你设计确认该固体的实验方案 。
【实验反思】
检验和鉴别也是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面对多种物质的检验和鉴别,上述实验活动给我们的启示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