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根据下列数型图象回答:
图一 图二 图三
(1)图一是用盐酸和氢氧化钠进行中和反应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曲线.向盐酸中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mg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所得溶液中含有的微粒为_____(填微粒符号).
(2)图二是20℃时,取10mL10%的NaOH溶液于烧杯中,逐滴加入10%的盐酸,随着盐酸的加入,烧杯中溶液温度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关系
①由图可知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你的依据为_____.
②甲同学用氢氧化钠固体与稀盐酸反应也能得到相同结论,乙同学认为不严密,因为_____.
(3)图三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①t1℃时,接近饱和的c物质溶液,在不改变溶液质量的条件下,可用_____的方法达到饱和状态.
②将t2℃时,150g a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可以析出_____g a物质.
③t1℃时,分别取100g a的饱和溶液和200g c的饱和溶液,各蒸发10水,析出晶体的质量分别为mg和ng,则m和n的关系是:m_____n.(填“>”“<”或“=”)
【答案】HCl+NaOH=NaCl+H2O Na+、Cl﹣、H+ 开始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温度逐渐升高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升温 30 =
【解析】
(1)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HCl+NaOH=NaCl+H2O;
由图可知,向盐酸中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mg时,溶液为酸性,盐酸过量,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氢,所得溶液中含有的离子为Na+、Cl﹣、H+,故填Na+、Cl﹣、H+。
(2)①由图可知,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温度逐渐升高,说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故填始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温度逐渐升高;
②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无法说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故填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3)①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在不改变溶液质量的条件下,c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升温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填升温;
②在t2℃时,a的溶解度是50克,即在100克水中最多溶解50克a,形成150克饱和溶液,则150克饱和溶液中应该有50克a、100克水,将150克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a的溶解度是20克,则100克水中最多溶解20克溶质,因此降温之后会析出晶体的质量为50克20克=30克,故填30;
③由图可知,t1℃时a、c的溶解度相同,分别将100ga饱和溶液和200gc饱和溶液蒸发掉10g水,析出的晶体质量分别为mg和ng,由于蒸发掉水的质量相等,因此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故填=。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如表是四种糖的信息,请根据信息回答问题:
名称 | 核糖 | 葡萄糖 | 蔗糖 | 淀粉 |
化学式 | C5H10O5 | C6H12O6 | C12H22O11 | (C6H10O5)n |
分布举例 | 骨细胞 | 葡萄 | 甘蔗 | 米饭 |
最大含量 (每100克) | 含核糖1.5g | 含葡萄糖30g | 含蔗糖17g | 含淀粉77.6g |
(1)核糖由_____元素组成。
(2)蔗糖属于_____(填“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
(3)10g葡萄糖能提供15.6kJ热量,某同学一天吃了200g葡萄,他吸收的热量为_____kJ
(4)自然界中,植物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检验米饭中含有淀粉的方法为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