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稀盐酸一会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Ⅰ. 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Ⅱ. 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可能是CaCl2和Ca(OH)2;猜想二:可能只有CaCl2;
猜想三: 。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
实验现象: 结论:猜想一不正确
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实验现象: 结论: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
【反思与拓展】
(1)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
(2)根据所学化学知识,验证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HCl,除以上方案外,还可使用 (填序号)完成该实验,具体操作方法是 。
a.pH试纸 b.铜 c.无色酚酞试液 d.硝酸银溶液
(3)烧杯中的溶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写一条)。要处理烧杯内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CaCl2,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一种物质,该物质的化学式为 。
Ca(OH)2+2HCl=CaCl2+2H2O 猜想:可能是CaCl2和HCl
实验现象:溶液无明显变化(或溶液不变红色) 先有气体产生,后产生沉淀(只答出一种现象不给分)
反思与拓展:(1)反应物的用量 (2)a 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溶液的pH。 (3)腐蚀铁质下水管道(或污染水源) CaCO3
解析试题分析:Ⅰ、中和反应是酸与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钙和水,属于中和反应,因此反应的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
Ⅱ、【猜想】反应可能是恰好反应,只有氯化钙(猜想二)、也可能是一种物质完全反应,另一种物质有剩余,若氢氧化钙过量,则含有氢氧化钙和氯化钙(猜想一);若盐酸过量,则含有盐酸和氯化钙(猜想三);
【进行实验】因为酚酞遇碱会变红色,而结论是猜想一不正确,即不含有氢氧化钙,故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无明显变化(或溶液不变红色);
根据结论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即含有盐酸和氯化钙,其中的氯化钙溶液可以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因为碳酸钙在盐酸存在的情况下不能以沉淀的形式析出,故碳酸钠先和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再和氯化钙反应产生沉淀;
【反思与拓展】(1)因为反应可能是完全反应,也可能是其中的一种反应物过量,因此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的用量;
(2)因为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HCl显酸性,故用pH试纸测定pH应该小于7;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但不能和排在氢后面的铜反应;虽然能够和硝酸银反应产生沉淀,但由于其中的氯化钙也能够和硝酸银产生相同的现象,不能选择,故选择a;具体测定pH的操作方法是: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溶液的pH;
(3)根据酸会与铁反应可知:烧杯中的溶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盐酸会与铁反应而将下水道腐蚀;要处理烧杯内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CaCl2,应向烧杯中加入的过量的物质应该能与盐酸反应且不溶于水,应选用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11分)不少同学都被蚊虫叮咬过,感觉又痛又痒。同学们从化学课上知道:蚊虫叮咬时能在人的皮肤内释放出蚁酸刺激皮肤,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决定对蚁酸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蚁酸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
【查阅资料】蚁酸是一种有机酸,化学名称叫做甲酸,化学式为HCOOH;蚁酸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
【实验探究一】探究蚁酸的酸性。
(1)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 色,说明蚁酸溶液显酸性;
(2)将锌粒放入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该气体是 (填名称)。
【实验探究二】探究蚁酸分解的两种产物。
(1)小芳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 元素,推测出生成物中含有水;
(2)另一种生成物是气体,小敏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①:该气体是CO2 猜想②:该气体是
他们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如下装置(铁架台已略去),观察现象。
Ⅰ.实验时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① (填“成立”或“不成立”);
Ⅱ.装置B中的现象是 ,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讨论交流】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的缺陷是 。
【拓展延伸】
(1)当你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物质可减轻痛痒。下列物质中,你不会选择的物质是 。
A.牙膏 | B.食醋 | C.肥皂水 | D.烧碱 E.苏打水 |
现有4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溶液,已知它们分别是稀盐酸、NaOH溶液、溶液、Na2CO3溶液中的一种。请你将它们区分出来,并完成下面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与解释 |
Ⅰ. 分别取四种待测液于4支试管中并编号,再分别向其中滴加无色的________溶液(如下图),振荡 | ①②③中的溶液均由无色变为红色 ④中无现象 | ①②③中溶液显________(填“酸”或“碱”)性 ④中的原试剂瓶中的溶液是________ |
Ⅱ. 向上述所得①②③的溶液中分别加入已区分出的④溶液 | 三支试管中的溶液均由红色变为无色,①中还伴有的现象是________;②③中无其他现象 | ①中原试剂瓶中的溶液是Na2CO3溶液 步骤Ⅱ后①中的溶质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除指示剂外) |
Ⅲ. 向步骤Ⅱ后所得②③的溶液中,分别滴加过量的①中原试剂瓶中的溶液 | ②中先有无色气泡,出现白色沉淀,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 ②中原试剂瓶中的溶液是溶液 |
③中的现象可能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③中原试剂瓶中的溶液是NaOH溶液 |
金属材料被广泛地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不仅是因为其物理性能优良,还与它们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下面是小明同学设计测定金属铁、铜和镁的活动性的探究实验过程和实验记录,请你一起探究。
【实验记录】测定金属铁、铜和镁的活动性强弱
【所用试剂】稀硫酸、硝酸银溶液、光亮的薄铁片、薄铜片、薄镁片
【实验过程】
步骤Ⅰ将铁片、铜片、镁片分别在空气中点燃片刻,观察燃烧现象;
步骤Ⅱ将铁片、铜片、镁片分别放入三支盛有浓度相同、体积相同的稀硫酸的试管中;
步骤Ⅲ将铁片、铜片、镁片分别放入三支盛有浓度相同、体积相同的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
【实验记录】用“√”表示能观察到实验现象,用“-”表示观察不到实验现象(见下表)。实验现象记录如下表
金属 | 空气 | 稀硫酸 | 硝酸银溶液 |
铁 | - | √ | √ |
铜 | - | - | √ |
镁 | √ | √ | √ |
(1)通过步骤Ⅰ可以得出三种金属中镁的金属活动性最强,判断依据是_______。
(2)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步骤Ⅱ和步骤Ⅲ中,需要控制的实验条件除了金属的体积、溶液的体积、溶液浓度以外,还需要控制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镁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此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金属铁、铜和镁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反思交流】若利用上述试剂制取氢气,小明认为应该选择金属铁和稀硫酸反应,而不选择金属镁和稀硫酸反应,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