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有一无色溶液含有CuSO4、HCl、BaCl2、Ba(OH)2、NaOH、NaCl、Na2CO3中的某两种,作如下实验:
①测得溶液的pH=14;
②向溶液中加入Na2SO4有沉淀生成.沉淀的名称是 ______,溶液中含有的两种溶质的可能组合是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
【答案】分析:在进行推断中,需要明确: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无色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硫酸铜;溶液的pH>7,溶液呈碱性,溶液中溶有Ba(OH)2、NaOH或Na2CO3时,溶液呈碱性;HCl与Ba(OH)2、NaOH、或Na2CO3可以发生反应而不能在同一溶液中共存;Na2CO3与CuSO4、BaCl2、Ba(OH)2可以发生反应而不能在同一溶液中共存;在CuSO4、HCl、BaCl2、Ba(OH)2、NaOH、NaCl、Na2CO3中能Na2SO4与形成沉淀的仅有BaCl2、Ba(OH)2两种物质;利用以上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对无色溶液的可能组成进行分析,写出溶液的可能组成.
解答:解:根据溶液为无色溶液,可判断溶液中不含CuSO4;根据测得溶液的pH=14,溶液呈碱性,可判断溶液中一定含有Ba(OH)2、NaOH、或Na2CO3中的一种或两种,溶液中一定不含HCl;根据溶液而在可能含有BaCl2、Ba(OH)2、NaOH、NaCl、Na2CO3中只有Ba(OH)2和BaCl2能与Na2SO4生成硫酸钡沉淀,因此溶液中一定含Ba(OH)2、BaCl2中的一种或两种,而Ba(OH)2和BaCl2不能与Na2CO3在同一溶液中共存,可判断溶液为一定不含有Na2CO3
综合以上分析,溶液可能由BaCl2、Ba(OH)2、NaOH、NaCl中的两种物质组成,故溶液的可能组成有以下四种:①Ba(OH)2、BaCl2;②Ba(OH)2、NaOH;③Ba(OH)2、NaCl;④NaOH、BaCl2
故答案为:硫酸钡;Ba(OH)2、BaCl2;Ba(OH)2、NaOH;Ba(OH)2、NaCl;NaOH、BaCl2
点评:本题利用了溶液的颜色、溶液的酸碱性及溶液中溶质的共存关系对溶液的可能组成进行分析与判断;其中根据所加试剂与溶液形成沉淀的判断,对溶液可能含有的物质进行确定.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7、某兴趣小组在探究金属与酸的反应时发现了意外情况:铜能与稀硫酸反应--将一小块铜片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无现象;加热该试管,较长时间后铜片上有气泡,溶液逐渐变成了蓝色.
【讨论猜想】
(1)小王提出了两点想法,但遭到同学们的反驳,请你在他的想法后面写出同学们的反驳意见.
小王的想法一:铜片可能不纯,含有的活动性强的金属杂质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H2.同学们的反驳意见是
加入适量稀硫酸,无现象

小王的想法二: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Cu排在H后面,所以Cu一定未参加反应.同学们的反驳意见是
溶液逐渐变成了蓝色,说明Cu一定参加反应生成了硫酸铜

(2)小张也提出了两点想法,得到了同学们的拥护.
小张的想法一:加热后稀硫酸浓缩成浓硫酸,而浓硫酸具有稀硫酸所不具有的吸水性和脱水性等特性,也许能与Cu反应.
小张的想法二:生成的气体可能是SO2、O2、H2中的一种或几种.你认为他猜想的依据是
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探究实验一】
根据小张的想法,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右图的实验来探究浓硫酸能否与Cu反应.实验现象为加热后铜片上有气泡,溶液逐渐变成了蓝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浓硫酸能与Cu反应.
请回答:
(1)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生成的气体中有
SO2

(2)在实验装置中,“蘸有浓碱液的棉花”的作用是
防止SO2气体扩散到空气中而造成污染

【探究实验二】
兴趣小组的同学为判断生成的气体中是否含有O2 和H2,同时确定气体成分,通过查阅资料得知:O2+4KI+4HCl=2I2+4KCl+2H2O,I2为碘单质.于是他们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请回答:A中观察到
紫红色溶液逐渐褪色成无色

B中观察到
淀粉溶液无明显变化
,证明无O2
C中观察到
灼热的铜网无明显变化
,证明无H2
【实验反思】
上述探究说明,所谓铜能与稀硫酸反应实际上是加热时水分蒸发、稀硫酸逐渐变成浓硫酸才与铜发生了反应.
请思考回答:探究实验一中如果持续加热到铜片上不再冒气泡时,剩余溶液中还有硫酸剩余吗?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有剩余.随硫酸的不断消耗,硫酸浓度变小而不能继续反应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