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4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据图回答:(1)要使乙从其浓溶液中大量析出,应采用 结晶法;

(2)甲、乙、丙三种物质中常温下可能是气体物质的是

(3)30时,向一支盛有4 g甲的烧杯内加入10mL水,充分搅拌后,静置,得到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4)50质量分数为25%的乙溶液,降温至10 晶体析出(填“有”或“无”)。

【答案】(1)蒸发 (2)丙 (3)饱和 (4)有

【解析】

试题分析:(1)由乙的溶解度曲线可知,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变化不大,故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

(2)气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是: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小,故丙可能是气体的溶解度曲线;

(3)30时,甲的溶解度约为30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30g达到饱和状态,故4 g甲溶解在10mL水中形成的是饱和溶液;

(4)设50质量分数为25%的乙溶液为100g,那么溶质的质量为25g;1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小于20g,故降温后有晶体析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本题7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经查阅资料得知:铝是重要的轻金属,广泛应用于航空、电讯和建筑等领域。铝也有其特殊的性质:铝的熔点是660,氧化铝的熔点高达2054铝虽比锌活泼,但是将铝和锌分别投入稀硫酸中,铝比锌反应慢得多。尽管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能使铝与其周围的介质(空气、水)隔绝,但“奇怪”的是铝制容器仍不能用来盛放和腌制咸菜。为此该小组进行了“铝表面氧化膜”的探究实验,其过程如下,请完成填空:

【实验1】用坩埚钳夹住一块擦去氧化膜的铝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铝片表面接触火焰的部分变暗片刻后变软;轻轻摇动,会左右摇晃,却不像蜡烛那样滴落。

(1)请写出在空气中灼烧铝片的化学方程式

(2)铝片接触火焰的部分不像蜡烛那样滴落的原因是

【实验2】取2条未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一片浸入CuCl2稀溶液中,其表面很快析出较多红色粉末状固体;而另一片浸入CuSO4稀溶液中现象一直不明显。

问题:试猜测产生这种现象差异的因素是

【实验3】用砂纸打磨一铝片使其表面较粗糙,再将其放入CuSO4稀溶液中,直到2-3分钟后,铝片表面才有少量红色固体附着。

问题:试写出铝片表面附着红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4】向实验2的CuSO4稀溶液中滴入3-5滴NaCl稀溶液,铝片表面逐渐有红色固体析出。

【实验5】向实验2的CuSO4稀溶液中滴入3-5滴Na2SO4稀溶液,铝片表面现象一直不明显。

问题:根据实验2、3、4、5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题目】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下同),以高锰酸钾为试剂利用此装置制取氧气时,还要做的改进是 ,其作用是 。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 ,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用F装置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 (填“a”或“b”)管通入。

(3)某同学想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较纯净的氧气,他应选用的装置组合 。由于该同学动作太慢,氧气还没有收集满,容器内的反应就停止了,若想集满这瓶气体,在不拆卸装置的前提下,请你帮他想两种方法:

(4)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氨气,你认为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是 。1909年化学家哈伯在实验室首次合成了氨。2007年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在哈伯研究所证实了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过程,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将氢气和氮气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氨(NH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2 + 3H2 ======== 2NH3分别表示N2、H2、NH3。观察下图,写出符合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反应过程的顺序: (将下面五张图按反应过程顺序用序号排列)。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