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13?聊城)下水道堵塞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管道通”可使堵塞的管道畅通无阻.某同学对此很好奇,于是想探究“管道通”中物质的成分.请与该同学一起探究:
【提出问题】“管道通”中的物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
(1)下水管里的淤积物主要为油污、食物残渣、毛发等.
(2)氢氧化钠是强碱,能去除油污,腐蚀毛发一类的东西.常用于疏通管道.
(3)铝粉呈银灰色.铝与酸、强碱溶液都能反应放出氢气,同时放出大量热.
①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Al+2NaOH+
【猜想与验证】打开一盒管道通,内有一袋白色固体颗粒和一袋银灰色粉末.
(1)猜想:白色固体颗粒为氢氧化钠.
结论:白色固体颗粒为氢氧化钠.
(2)猜想:银灰色粉末为铝粉.
实验:取该粉末分别置于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向一只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另一只中滴加
结论:银灰色粉末为铝粉.
【应用】使用“管道通”时,先将银灰色粉状固体添加入被堵塞的管道中,再加入白色固体颗粒,倒入一杯水,堵上管道口.管道内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管道内温度明显升高 B.产生大量气体 C.反应放出大量热 D.气体燃烧后,火焰成淡蓝色.
【提出问题】“管道通”中的物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
(1)下水管里的淤积物主要为油污、食物残渣、毛发等.
(2)氢氧化钠是强碱,能去除油污,腐蚀毛发一类的东西.常用于疏通管道.
(3)铝粉呈银灰色.铝与酸、强碱溶液都能反应放出氢气,同时放出大量热.
①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Al+6HCl═2AlCl3+3H2↑
2Al+6HCl═2AlCl3+3H2↑
.②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Al+2NaOH+
2H2O
2H2O
═2NaAlO2+3H2↑【猜想与验证】打开一盒管道通,内有一袋白色固体颗粒和一袋银灰色粉末.
(1)猜想:白色固体颗粒为氢氧化钠.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将几粒白色颗粒放在玻璃片上,放置一会儿. | 白色颗粒潮解 白色颗粒潮解 |
②将几粒白色颗粒放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 试管外壁发烫 试管外壁发烫 |
③向步骤②得到的溶液中放入一段羊毛线,加热一段时间. | 羊毛线逐渐消失 |
(2)猜想:银灰色粉末为铝粉.
实验:取该粉末分别置于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向一只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另一只中滴加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
溶液,都产生大量气泡且试管外壁温度明显升高,点燃反应产生的气体火焰均呈淡蓝色.结论:银灰色粉末为铝粉.
【应用】使用“管道通”时,先将银灰色粉状固体添加入被堵塞的管道中,再加入白色固体颗粒,倒入一杯水,堵上管道口.管道内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BCD
ABCD
.A.管道内温度明显升高 B.产生大量气体 C.反应放出大量热 D.气体燃烧后,火焰成淡蓝色.
分析:铝和盐酸反应能生成氯化铝和氢气;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反应物的种类;
根据物质的性质可以判断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实验现象.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反应物的种类;
根据物质的性质可以判断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实验现象.
解答:解:【查阅资料】
(3)①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Al+6HCl═2AlCl3+3H2↑.
故填:2Al+6HCl═2AlCl3+3H2↑.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比生成物中缺少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所以缺少的反应物应该是水,水分子前面的化学计量数是2.
故填:2H2O.
【猜想与验证】
(1)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容易潮解,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时能够放出大量的热.
故填:白色颗粒潮解;试管外壁发烫.
(2)铝既能够与酸反应,又能够与碱反应,所以向一只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另一只中滴加的应该是显碱性的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
故填:氢氧化钠.
【应用】
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管道内温度明显升高;
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能够生成氢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氢气燃烧时,火焰是淡蓝色的.
故填:ABCD.
(3)①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Al+6HCl═2AlCl3+3H2↑.
故填:2Al+6HCl═2AlCl3+3H2↑.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比生成物中缺少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所以缺少的反应物应该是水,水分子前面的化学计量数是2.
故填:2H2O.
【猜想与验证】
(1)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容易潮解,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时能够放出大量的热.
故填:白色颗粒潮解;试管外壁发烫.
(2)铝既能够与酸反应,又能够与碱反应,所以向一只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另一只中滴加的应该是显碱性的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
故填:氢氧化钠.
【应用】
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管道内温度明显升高;
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能够生成氢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氢气燃烧时,火焰是淡蓝色的.
故填:ABCD.
点评:化学变化中伴随着一些实验现象,例如发光、放热、生成气体等,正确理解实验现象和反应本质之间的关系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