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发现火险或遇火灾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 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B. 炒菜时,油锅内着火,立即加入青菜灭火
C. 液化气泄漏起火时,首先关闭气体阀门 D. 被困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逃生
【答案】A
【解析】A、室内着火时,立即打开门窗通风,会使室内空气对流,为燃烧提供了氧气,易引起火势的蔓延,室内起火时,不能急于打开门窗,错误;B、炒菜时油锅着火,迅速加入大量青菜,可以降低油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正确;C、液化气具有可燃性,液化气泄漏起火时,要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降低其浓度,正确;D、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的功能,可防止吸入有毒气体或烟尘;有毒气体的密度受热会变小,会聚集在上方,逃生时应底下身子,正确。故选A。
【题目】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影响镁与稀硫酸反应快慢的因素”,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猜想与假设)假设一:与反应初始温度有关;猜想二:与稀硫酸的浓度有关
(实验探究)
用砂纸打磨镁条,进行下列实验。打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1)小组的同学用相同质量和长度的镁条与相同体积的稀硫酸进行反应,探究过程如下:
反应初温/℃ | 镁的形状 | 稀硫酸的浓度/% | 气体的体积/ml(收集0.5分钟) | |
① | 20 | 镁条 | 5 | 40 |
② | 20 | 镁条 | 10 | 55 |
③ | 30 | 镁条 | 10 | 62 |
(2)写出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3)实验②和③比较,镁与稀硫酸反应快慢与_________有关。
(4)通过实验①和②比较,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实验最好选用收集方法_____,除了上述的测量方法以外,还可以通过测量________,也可以达到实验目的。
(反思与评价)
(6)实验①结束时测得溶液的温度为30℃,该反应属于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