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干冰汽化 B. 活性炭吸附 C. 空气制氧气 D. 食物腐败
【答案】D
【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A、干冰升华是二氧化碳由固态变成气态,状态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B、活性炭吸附利用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将物质吸附分离,没有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C、空气制氧气是利用空气中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将氮气和氧气分离,没有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D、食物腐败发生的是缓慢氧化,生成了新物质属化学变化。故选D。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小金为了探究温度对H2O2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借助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装置去),进行了两次实验,两次实验的部分设计如表所示:
实验1 | 实验2 | |
MnO2的质量/克 | 0.5 | 0.5 |
5%的H2O2的体积/毫升 | 40 | 待填 |
水浴温度/℃ | 20 | 80 |
(1)实验2中应加入5%H2O2 毫升;
(2)在两次实验中,可通过观察 来比较H2O2分解反应速率的大小;
(3)实验2中水浴温度控制在80℃时,测定的反应速率会比真实值偏大,其原因除锥形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外,还有 ;
(4)实验结束后若要将MnO2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可采取的实验操作方法是1 、2洗涤、3干燥.
【题目】为测定某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取104g该溶液于烧杯中,加入1g稀硝酸溶液酸化,无任何现象,然后将3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分三次加入,每次充分反应后过滤、称量(实验中物质的质量损失忽)不计),数据如表: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
加入硫酸溶液的质量/g | 10 | 10 | 10 |
过滤后溶液的质量/g | 105 | 105 | 111.7 |
根据以上数据计算:(BaCl2+H2SO4═BaSO4↓+2HCl)
(1)该实验过程中产生沉淀的总质量为 g.
(2)该BaCl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题目】小明同学在家里的药箱中发现一瓶用来清洗伤口用的消毒液——“双氧水”,他联想到在化学课上曾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过氧气,他高兴的将家中的“双氧水”拿到学校的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同学们一起做了如下实验。
【第一组实验】小明欲证明该双氧水是否失效。
(1)实验过程
①在试管中加入5 mL “双氧水”,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未复燃;
②用酒精灯给上述试管加热,液体中有气泡产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仍未复燃;
③如图装置进行操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水槽中冰水所起的作用是 。
(2)实验结论: 。
【第二组实验】小明欲探究Fe2O3能否作为H2O2分解的催化剂,并与MnO2的催化效果进行比较。小明、小李、小张三位同学同时进行H2O2的分解与气体的收集实验。实验时间均以30秒生成气体为准(H2O2均未全部分解)(见图甲),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相关数据如下:
同学序号 | 质量分数相同的H2O2溶液 | 溶液中加入的物质 | 收集到的气体体积 |
小明 | 100 ml | 未加其他物质 | a ml |
小李 | 100 ml | Fe2O3 0.5 g | b ml |
小张 | 100 ml | MnO2 0.5 g | c ml |
(1)若50mL量气管中液面的位置如图乙所示,A与B刻度间相差1 mL,刻度A为20,则此时气体的体积为 mL。
(2)欲探究Fe2O3在实验中是否起催化作用,首先应比较 和 (选择a、b、c填空)的大小,还需补充做如下实验(无需写出具体操作步骤):
① ;
② 。
实验结论:Fe2O3能加快H2O2的分解,起催化作用。
(3)通过比较Fe2O3 和MnO2 在反应中的反应速率,发现Fe2O3 的催化效果没有二氧化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