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7分)同学们在学习Ca(OH)2的化学性质时,对Ca(OH)2溶液和Na2CO3溶液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请你一同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滤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溶液呈中性。
【查阅资料】:①Ca(NO3)2溶液呈中性。   ②Ca(NO3)2 +Na2CO3= CaCO3↓+2NaNO3
【猜想假设】:甲同学认为:只含有NaOH;    乙同学认为:只含有NaOH  Ca(OH)2
丙同学认为:含有NaOH  Ca(OH)2  Na2CO3; 你认为可能含有                       
【分析讨论】:丁同学认为     同学的猜想肯定是不合理的,理由是                                  
【实验设计】: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是正确的。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滤液于试管中
                           
 
                           
猜想正确
甲同学也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猜想正确
你认为甲同学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               (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
                                     
【分析讨论】:丙     Ca(OH)2与Na2CO3不能共存。
【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滤液于试管中
加入足量Ca(NO3)2溶液或氯化钙溶液,再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滴加酚酞后溶液变为红色                          
猜想正确
不正确。滴加少量的稀盐酸,如果氢氧化钠还没有反应完,盐酸就不可能与碳酸钠反应,也就不可能产生气泡。
【反思拓展】:反应物是否过量或不足。

试题分析:在化学反应中存在过量问题,若恰好完全反应那反应后的溶液中只含有氢氧化钠;若氢氧化钙过量,则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若碳酸钠过量,则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由于碳酸钠与氢氧化钙不能共存,故丙同学的猜想不合理;
要证明含有碳酸钠,则可利用碳酸钠的性质加入硝酸钙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含有碳酸钠;加入的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若滴加少量的稀盐酸,如果氢氧化钠还没有反应完,盐酸就不可能与碳酸钠反应,也就不可能产生气泡,故甲同学的实验结论不正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每空2分,共14分)氢化钙(CaH2)固体是一种储氢材料,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备氢化钙。
【查阅资料】
氢化钙通常用氢气与钙加热制得。
氢化钙要密封保存,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
钙遇水立即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并放出大量的热。
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为0.09g/L。
【进行实验】
小组同学设计的制取装置如下图所示(固定装置略)。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B、D中所盛试剂相同,该试剂为     ,其作用分别是                          
(3)实验时先打开A中活塞,一段时间后,再点燃C中酒精灯,其目的是           
                                                               
(4)装置C中制取氢化钙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反思】小组同学通过反思提出问题:上述制得的氢化钙是否纯净?
【样品成分的猜想】通过上述方法制得的氢化钙样品的成分有下列两种猜想:
他们按照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检验。

【设计实验】若所加入的氢化钙样品质量为2.1 g,请验证该氢化钙样品是否纯净?                    
                                             (要求操作、数据和结论)。
(7分)化学兴趣课上,同学们对过氧化钠(Na2O2)可以做供氧剂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供资料】① 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和另一种物质。
②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能与H2O、HCl气体等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氧气不能与N2发生反应。
(1)探究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

① 写出检验G中气体的方法                                        
②若无装置C,对实验有影响的物质是            
③若观察到                             ,说明二氧化碳已经除尽。
(2)探究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的另一种物质。
【猜想与假设】下面是同学们提出的3种猜想。
猜想1:是氢氧化钠    猜想2:是碳酸氢钠     猜想3:是碳酸钠
你认为猜想        是不正确的,理由是                               
【进行实验】排除错误猜想后,同学们通过以下实验验证了另一种物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取少量CO2与Na2O2反应后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
有大量气泡产生
【反思与评价】
①某同学认为上述方案存在不足,他的理由是                                
②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有一种神奇的蜡烛,点燃后任你怎么吹也吹不灭,而且看上去和普通的蜡烛一模一样,
到底是什么玄机能让蜡烛持续燃烧?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查阅资料】普通蜡烛由石蜡和蜡烛芯制成的,而吹不灭的蜡烛是在蜡烛芯上包裹一层打火石的粉末。打火石是由某种金属掺入少量稀土元素制成的合金,它的着火点只
有150℃。当蜡烛燃烧时,金属并不燃烧;但当蜡烛吹灭后,未冷却的金属接触到氧气就发生燃烧,从而使蜡烛复燃。
【探究与反思】这种蜡烛燃烧时,蜡烛芯里的金属为什么不燃烧?        ,这种蜡烛也可以熄灭,你采用的方法是                   
【实验探究】吹不灭的蜡烛芯内的金属可能是镁、铝、铁或铜中的一种,为确定该金属的成分,请你继续探究并完成下列有关问题:(注:不考虑打火石中稀土元素对探究金属性质的影响)
实验
操作步骤
现象
结论
1
切开蜡烛,取出打火石,用砂纸打磨
打火石是银白色
 
2
 
 
该金属一定不是铁
3
取少量打磨后的打火石于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有红色物质析出
该金属一定是镁
【分析思考】
(1)请写出“实验3”中可能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                         
(2)有同学认为通过“实验3”中现象不能证明烛芯内的金属一定是镁,因为               
(3)针对以上实验,请你设计一个合理的实验方案来进一步验证这种金属,
操作步骤
现象
结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