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之责。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
①用甲醛溶液浸泡海鲜防止变质
②制糖工业上,利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
③用碳酸钡代替硫酸钡做“钡餐”
④霉变的花生洗净后食用
⑤食品腌制时大量使用亚硝酸钠
A. ②③④B. ②C. ②③D. ①③④⑤
【答案】B
【解析】
①甲醛有毒,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蛋白质变质,不能用于食品防腐,此说法错误;
②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色素、异味等,制糖工业上,可利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此说法正确;
③碳酸钡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钡盐,可溶性的钡盐有毒,此说法错误;
④霉变的花生中含有黄曲霉素,用水清洗不能除去黄曲霉素,此说法错误;
⑤亚硝酸钠是一种致癌物质,大量使用食用有害健康,此说法错误。故选B。
【题目】某实验小组同学在探究二氧化碳性质实验时,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开始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继续通入二氧化碳结果又变澄清。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发现是因为沉淀CaCO3转变成了溶于水的Ca(HCO3)2,所以浑浊又变澄清,该小组同学对长时间向液中通入CO2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组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提出问题)一定量CO2与NaOH溶液反应后溶质组成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开始通入CO2,CO2与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入过量CO2,继续反应的方程式:Na2CO3+CO2+H2O=2NaHCO3;
③Ca(OH)2与NaCO3、NaHCO3均能反应且有白色沉淀生成;
④较稀的CaCl2液能与Na2CO3溶液反应,而与NaHCO3液不反应;
⑤Na2CO3、NaHCO3溶液均显碱性。
(提出猜想)
I.溶质为NaOH和Na2CO3
Ⅱ.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溶质为Na2CO3和NaHCO3
Ⅳ.溶质为NaHCO3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用玻璃棒蘸取反应后溶液,滴在pH试纸上 | pH=9 | 该溶液显碱性 |
(2)取反应后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猜想Ⅳ不成立 |
(3)将步骤(2)所得的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滴加足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振荡 | 迅速冒气泡 | 猜想Ⅲ成立 |
【题目】善于梳理化学知识,是学好化学的有效方法。以下归纳不完全正确的是( )
A性质决定用途 | B日常生活经验 |
氧气助燃﹣﹣气焊切割金属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稳定﹣﹣保护气 钨的熔点高﹣﹣用于制灯丝 | 衣服上圆珠笔油﹣﹣用汽油搓洗 区别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检验 区别棉和羊毛织物﹣﹣点燃闻气味 |
C化学与健康 | D安全常识 |
缺钙﹣﹣导致佝偻病或骨质疏松 缺碘﹣﹣引起甲状腺肿大 缺维生素C﹣﹣引起坏血病 | 皮肤沾上氢氧化钠溶液﹣﹣用稀硫酸中和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 |
A. AB. BC. C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