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37.(2008?北京)老师用下图所示装置为同学们做了一个兴趣实验.A装置中盛有二氧化锰黑色粉末,B装置中盛有足量的澄清石灰水,C装置中盛有足量的稀盐酸,气球中装有少量的碳酸钠粉末.

(1)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和玻璃塞,使A装置与大气相通,将气球中的碳酸钠粉末全部倒入稀盐酸中,可以观察到C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
(2)待上述反应结束后,从分液漏斗注入足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关闭活塞和玻璃塞,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H2O+O2
【答案】分析:(1)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2)锥形瓶中加的是二氧化锰,又通过长颈漏斗加入了双氧水,根据两者的反应书写方程式.
(3)根据题中发生的反应以及B中的试剂来总结反应的现象.
(4)综合A、B、C中发生的反应,以及其中的试剂来确定气球的作用.
解答:解:(1)碳酸钠加入盐酸中会产生大量的气体,故答案为:碳酸钠粉末溶解,有大量气泡产生,气球微微鼓起.
(2)根据反应物是二氧化锰和双氧水,来书写化学方程式,故答案为:2H2O22H2O+O2↑.
(3)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使C中气压增大,将气体压入B中,二氧化碳会与石灰水反应出现白色沉淀,A中产生的氧气又会将B中的液体压入C中,故答案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中的液体进入C中,且浑浊溶解.
(4)A中的二氧化锰与双氧水反应会产生大量的气体,使整个装置中气压增大,同时容纳碳酸钠粉末.故选:b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现象,要学会根据压强的变化判断一些反应现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012?庆云县一模)(1)2007年5月5日,正当人们还在享受“五一”长假的欢乐的时候,从山西临汾传来令人震惊的消息:蒲邓煤矿发生瓦斯爆炸,造成30人死亡.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
CH4
CH4
.矿井里发生瓦斯爆炸的原因是
空气中甲烷含量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
空气中甲烷含量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
.事故处理专家在处理瓦斯爆炸现场时,提出采用注水或注液氮的灭火方案.你觉得注入液氮可以灭火的原因是:
氮气不可燃、不助燃,能隔绝氧气并且汽化时吸收周围环境的热量
氮气不可燃、不助燃,能隔绝氧气并且汽化时吸收周围环境的热量

(2)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具有浓烈的中国特色,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用源于汉代的漆红色绘制出祥云图案,高雅华丽、内涵厚重.火炬长72厘米,重985克,燃料为丙烷(C3H8),燃烧的火焰颜色为亮黄色,在强光和日光情况下均可识别和拍摄,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火炬外形制作材料为可回收的铝合金环保材料,火炬的下半部喷涂高触感橡胶皮革漆,手感舒适不易滑落,这是首次创造性的在奥运火炬上使用这一材料.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该火炬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铝合金
铝合金
,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橡胶皮革漆
橡胶皮革漆

②请写出丙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3H8+5O2
 点燃 
.
 
3CO2+4H2O
C3H8+5O2
 点燃 
.
 
3CO2+4H2O

③用丙烷作奥运会火炬燃料的优点是 (写一条).
(3)乙烷的化学式为C2H6,请你推测丁烷的化学是
C4H10
C4H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