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图1所示装置中,容器Ⅰ、Ⅱ体积相同,U形管内左右两侧液面相平,且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时,打开分液漏斗旋塞,将液体同时滴入容器,滴加完毕后关闭旋塞.
精英家教网
实验内容及相关现象如表所示.
实验
编号
容器Ⅰ 分液漏斗Ⅰ 容器Ⅱ 分液漏斗Ⅱ 红墨水液面位置
a 二氧化碳
(充满)
10mL澄清
石灰水
二氧化碳
(充满)
10mL水 左侧液面升高
右侧液面降低
b 二氧化碳
(充满)
10mL澄清
石灰水
二氧化碳
(充满)
10mLA溶液 左侧液面降低
右侧液面升高
c 0.65g锌 15mL盐酸 0.24g镁 15mL盐酸
①实验a中,容器Ⅰ中的现象是
 
,容器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实验b中,根据红墨水液面位置,推测A溶液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③实验c中,盐酸浓度相同且足量,产生气泡更剧烈的是容器
 
(填“Ⅰ”或“Ⅱ”);反应结束并恢复至室温后,红墨水液面位置是
 

(2)图2所示装置中,容器Ⅲ、Ⅳ体积相同,其中容器Ⅲ中放有植物油,U形管内左右两端红墨水液面相平.实验时分别向Ⅲ、Ⅳ中加入形状和大小相同的铁片,迅速塞紧橡皮塞并放置一段时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植物油用于隔绝氧气和水
B.两支试管中的铁片均被腐蚀
C.U形管右侧液面降低左侧液面升高
D.U形管左侧液面降低右侧液面升高.
分析:(1)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根据反应情况可以判断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可能发生的反应;
金属越活泼,与酸反应时越剧烈;
(2)铁制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水和氧气是铁制品生锈的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解答:解:(1)①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不溶于水,所以容器Ⅰ中出现浑浊;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CO2=H2CO3
故填:溶液变浑浊;H2O+CO2=H2CO3
②实验b中,左侧液面降低,右侧液面升高,说明二氧化碳能和A溶液反应,并且反应比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更彻底,或A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故填: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或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③因为镁比锌活泼,所以反应时,镁和稀盐酸反应更剧烈,产生气泡更多;又因为0.65g锌和足量的稀盐酸反应能生成0.02g氢气,0.24g镁和足量的稀盐酸反应能生成0.02g氢气,(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可知),所以反应结束并恢复至室温后,红墨水液面位置是两端相平.
故填:Ⅱ;两侧液面相平.
(2)A.植物油用于隔绝氧气和水,该选项说法正确;
B.容器Ⅲ中的铁片没有与水和氧气接触,不能生锈;容器Ⅳ中的铁片与水和氧气接触,能够生锈;该选项说法错误;
C.因为容器Ⅳ中的水蒸气和氧气被消耗,压强减小,容器Ⅲ中的水蒸气和氧气没有被消耗,压强不变,所以U形管左侧液面降低右侧液面升高;该选项说法错误;
D.U形管左侧液面降低右侧液面升高;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填:BC.
点评:物质的性质可以通过实验现象表现出来,实验现象可以反映物质的性质,因此要学会观察、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的性质奠定基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I、实验方案
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测得的pH逐渐变小直到pH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1)反应后,所得溶液显
性(填“酸”、“碱”或“中”)
(2)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pH时,正确的操作是:
用干燥的玻璃棒蘸一滴NaOH溶液滴在干净的白瓷板或玻璃片上,再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溶液的pH
用干燥的玻璃棒蘸一滴NaOH溶液滴在干净的白瓷板或玻璃片上,再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溶液的pH

(3)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
排除因稀释而使溶液pH减小的因素
排除因稀释而使溶液pH减小的因素

方案二: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克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下表).
编号 盐酸 NaOH溶液 △t/℃
1 3.65% 2.00% 3.5
2 3.65% 4.00% x
3 7.30% 8.00% 14
(4)表中x=
7
7

(5)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图1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同学根据实验现象:
U形管中左边液面下降
U形管中左边液面下降
,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II、实验中的意外情况
在实验过程中,他们发现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和橡皮塞上出现了白色粉末.他们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对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作了如下猜想:①可能是NaOH;②可能是Na2CO3; ③可能是NaOH和Na2CO3
(6)小明同学取白色粉末少许,溶于水后,先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CaCl2或BaCl2
CaCl2或BaCl2
溶液,看到白色沉淀产生,然后向上层清液中加入酚酞试液,看到溶液呈红色,验证了猜想③是正确的.
(7)为了进一步研究,三位同学取了10.0g上述样品,利用电子天平共同做了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称   量   项   目 称   量  时 间 质量(g)
试样 10.00
装置+稀硫酸质量 241.20
装置+稀硫酸质量+试样 反应开始后15秒 249.20
装置+稀硫酸质量+试样 反应开始后35秒 249.00
装置+稀硫酸质量+试样 反应开始后55秒 249.00
试通过分析表中数据计算上述样品中各成份的质量分数分别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8)有同学提出按上述实验所测得试样中Na2CO3质量分数会偏小,该同学的理由是(实验操作均正确):
CO2的密度比空气大,残留在装置中,造成最终测得的质量偏大,测得生成的CO2质量偏小,故Na2CO3的质量分数偏小
CO2的密度比空气大,残留在装置中,造成最终测得的质量偏大,测得生成的CO2质量偏小,故Na2CO3的质量分数偏小
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在一次科技活动中,同学们将包有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了如图1所示的装置中,发现高低不同的两根蜡烛,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同时也惊奇地发现棉花燃烧了起来.
(1)实验过程中蜡烛由下往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CO2密度比空气大,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O2密度比空气大,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的性质.
(2)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同学们认为棉花要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之外,还需满足
与氧气接触
与氧气接触
温度达到着火点
温度达到着火点

【提出问题】上述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提供燃烧条件的?
【查阅资料】
1.在常温下Na2O2与CO2、H2O均能发生化学反应.        
2.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吸水后变为蓝色.
【实验设计】经过讨论,同学们设计用如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①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     
②把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内;
③用力推动针筒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试管内;
④一段时间后,在P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
注意: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的CO2还会含有一定量的水蒸气,但整个实验过程中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和空气对实验的影响.
【实验现象】
①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②无水硫酸铜没有变蓝色;  ③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①B装置内盛放的试剂是
浓硫酸
浓硫酸
;②D装置烧杯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可能是
Na2O2和CO2反应放出热量,使石灰水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氢氧化钙固体
Na2O2和CO2反应放出热量,使石灰水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氢氧化钙固体
,也可能是空气中的CO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了难溶物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
【实验结论】①Na2O2和CO2反应产生的一种气体,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的一个条件.
②Na2O2和CO2反应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的另一个条件.
【拓展提高】①Na2O2和CO2反应除生成一种气体外,还生成了一种固体,学生甲认为生成的固体是NaOH,学生乙认为是Na2CO3,同学们经思考后认为甲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中没有氢元素所以不能生成NaOH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中没有氢元素所以不能生成NaOH

②写出Na2O2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2CO2=2Na2CO3+O2

【定量探究】有一包久置的过氧化钠粉末,现已证明因其保存不当导致完全变质成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同学们称取了13.25g样品,加入足量稀盐酸,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经过滤、洗涤、烘干后称得其质量为10g,试计算: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1)图1所示装置中,容器Ⅰ、II体积相同,U形管内左右两侧液面相平,且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时,打开分液漏斗旋塞,将液体同时滴入容器,滴加完毕后关闭旋塞。实验内容及相关现象如下表所示。

实验

编号

容器Ⅰ

分液漏斗Ⅰ

容器Ⅱ

分液漏斗Ⅱ

红墨水液面位置

a

二氧化碳

(充满)

10 mL澄清

石灰水

二氧化碳

(充满)

10 mL水

[]左侧液面升高

右侧液面降低

b

二氧化碳

(充满)

10 mL澄清

石灰水

二氧化碳

(充满)

10 mLA溶液

左侧液面降低

右侧液面升高

c

0.65 g锌

15 mL盐酸

0.24g镁

15 mL盐酸

 

实验a中,容器Ⅰ中的现象是________,容器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b中,根据红墨水液面位置,推测A溶液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实验c中,盐酸浓度相同且足量,产生气泡更剧烈的是容器________(填“Ⅰ”或“Ⅱ”);反应结束并恢复至室温后,红墨水液面位置是________。

(2)图2所示装置中,容器III、IV体积相同,其中容器Ⅲ中放有植物油,U形管内左右两端红墨水液面相平。实验时分别向III、IV中加入形状和大小相同的铁片,迅速塞紧橡皮塞并放置一段时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植物油用于隔绝氧气和水

B.两支试管中的铁片均被腐蚀

C.U形管右侧液面降低左侧液面升高

D.U形管左侧液面降低右侧液面升高

 

(1)图1所示装置中,容器Ⅰ、II体积相同,U形管内左右两侧液面相平,且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时,打开分液漏斗旋塞,将液体同时滴入容器,滴加完毕后关闭旋塞。实验内容及相关现象如下表所示。

实验

编号

容器Ⅰ

分液漏斗Ⅰ

容器Ⅱ

分液漏斗Ⅱ

红墨水液面位置

a

氧化碳

(充满)

10 mL澄清

石灰水

二氧化碳

(充满)

10 mL水

左侧液面升高

右侧液面降低

b

二氧化碳

(充满)

10 mL澄清

石灰水

二氧化碳

(充满)

10 mLA溶液

左侧液面降低

右侧液面升高

c

0.65 g锌

15 mL盐酸

0.24          g镁

15 mL盐酸

①     实验a中,容器Ⅰ中的现象是________,容器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     实验b中,根据红墨水液面位置,推测A溶液可能具有

的性质是     

③     实验c中,盐酸浓度相同且足量,产生气泡更剧烈的是容

器________(填“Ⅰ”或“Ⅱ”);反应结束并恢复至室温后,红 

墨水液面位置是________。

(2)图2所示装置中,容器III、IV体积相同,其中容器Ⅲ中放有植物油,U形管内左右两端红墨水液面相平。实验时分别向III、IV中加入形状和大小相同的铁片,迅速塞紧橡皮塞并放置一段时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植物油用于隔绝氧气和水

B.两支试管中的铁片均被腐蚀

C.U形管右侧液面降低左侧液面升高

D.U形管左侧液面降低右侧液面升高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