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草酸亚铁晶体(FeC2O4﹒2H2O)是一种浅黄色固体,难溶于水,受热易分解,是生产锂电池的原材料。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验证草酸亚铁热分解的气体产物,并用热重法(TG)确定其分解后固体产物的组成。探究过程如下:
【查阅资料】
1. 草酸亚铁晶体热分解的气体产物是H2O、CO、CO2
2. 白色的无水CuSO4遇水蒸气会变成蓝色
【实验设计】
(1)从环保角度考虑,该套实验装置的明显缺陷是 。
(2)可选择以下实验装置中的 (选填:“甲”或“乙”)作为虚线中的“热分解装置”。
【问题讨论】
(3)D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B中白色无水CuSO4变成蓝色,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E中 (填实验现象),则可证明草酸亚铁晶体热分解的气体产物是H2O、CO2、CO。
(4)该兴趣小组进行上述实验时,先点燃热分解装置中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再点燃E处的酒精灯,原因是 。
(5)若通过F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来证明草酸亚铁晶体热分解的气体产物中有CO,则需在C和D装置之间增加盛有 (填物质的名称或化学式)溶液的洗气瓶。
【数据分析】
(6)称取3.60g草酸亚铁晶体(FeC2O4﹒2H2O,相对分子质量180)用热重法对其进行热分解,得到剩余固体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请分析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过程Ⅰ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3000℃时剩余固体只有一种且是铁的氧化物,试通过计算确定该氧化物的化学式或名称 。(请写出计算过程)
(1)未进行尾气处理 (2)乙 (3)干燥气体 黑色固体变成红色
(4)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防止CO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受热爆炸 (5)NaOH
(6)①FeC2O4?2H2OFe C2O4+2H2O↑
②Fe2O3(或氧化铁)
解:m(Fe)= 3.60g×= 1.12g
m(O)= 1.60g-1.12g=0.48g
解析试题分析:(1)草酸亚铁晶体热分解的气体产物是H2O、CO、CO2,其中一氧化碳气体如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所以该装置应在最后加上尾气处理装置。
(2)草酸亚铁晶体是固体,所以加热时试管口向略向下倾斜以防止产生的水倒流回试管底部引起试管的炸裂。因此应选乙装置作用热分解装置。
(3)装置B的作用是检验生成的物质中是否有水,装置C的作用是检验生成物中是否有二氧化碳。装置D中的浓硫酸的作用是将气体进行干燥,以防水蒸气影响后面的反应。
(4)先点燃热分解装置中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再点燃E处的酒精灯。是为了利用生成的气体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出,以防止形成一氧化碳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在加热时发生爆炸。
(5)若通过F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来证明草酸亚铁晶体热分解的气体产物中有CO,则需要将固体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除去。因此需要在C(验证生成的气体中有二氧化碳)和D装置之间增加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6)①从图中可知在过程Ⅰ中固体的质量减少值为0.72g。这是晶体中所含结晶水的质量。
3.60g草酸亚铁晶体(FeC2O4﹒2H2O)含结晶水的质量为:3.60g×(×100%)=0.72g
所以过程Ⅰ发生的反应为:FeC2O4?2H2O △Fe C2O4+2H2O↑
②已知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60g,且是铁的氧化物。求该氧化物的化学式。可先根据铁元素在草酸亚铁晶体中的质量分数求出铁元素的质量,再利用铁和氧元素在氧化物中的质量进行求解。具体解题过程如下:
解:m(Fe)= 3.60g×= 1.12g
m(O)= 1.60g-1.12g=0.48g
点评:本题结合草酸亚铁晶体的分解考查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分析(根据化学式的计算)等知识点。综合性较强。
安徽凤阳盛产石灰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某节课上同学们对碳酸钙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剩余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剩余固体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A、全部是碳酸钙
B、
C、碳酸钙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设计并完成实验]请填写(1)中结论和(2)中的实验步骤及实验现象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振荡后静置,再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 溶液变红 | 剩余固体成分中一定含有 .(填化学式) |
(2) | | 剩余固体成分中 一定含有碳酸钙. |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得出,原A、B、C三个假设中,假设 (填字母)成立.
[讨论交流]有同学提出证明实验(1)的结论可用“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振荡,直接通入CO2,看溶液是否变浑浊”的方案也行.你是否赞成他的观点, .
人教版新课标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2012教育部审定)“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以及“寻找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引起了化学探究小组的兴趣.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Ⅰ.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A、B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粉末,并分别在A、B两支试管中插入带火星木条,观察现象. | A试管中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
Ⅱ.待A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如此反复多次实验,观察现象. | 试管中均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均复燃 |
Ⅲ.将实验Ⅱ中的剩余物小心过滤,并将所得虑渣进行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仍为ag. | |
Ⅳ.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C、D两支试管中,向C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粉末.向D试管中加入ag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 |
【实验结论】
(1)A中产生的气体是 ;
(2)实验Ⅱ、Ⅲ证明:氧化铁的 和 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3)写出氧化铁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评价】
(1)设计实验Ⅳ的目的是 ;
(2)若实验Ⅳ观察到D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由此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实验拓展】
查阅资料得知:CuO、CuSO4、猪肝、马铃薯等也可以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MnO2只能作为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B.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C.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D.用作催化剂的物质不可能是其它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
E.酶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催化剂,它属于糖类
同学们在探究物质的性质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编号 | 实验内容与操作 | 实验现象 | 分析与结论 |
(1) | 分别向盛有NaOH溶液、KOH溶液的A,B两试管中加入CuSO4溶液 | 两支试管均有 沉淀生成 | 不同的碱溶液都含有 (填化学符号)所以不同的碱都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
(2) | 用玻璃棒分别蘸取稀 和浓 于白纸A,B上,片刻. | 白纸A没明显现象;白纸B变黑(生成了炭) | 同种酸,由于 不同,它们性质不完全相同 |
实验内容与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 | |
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是碳酸钠、硫酸钡、氢氧化钠、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成分,小燕老师取用一定量样品,加足量水溶解,过滤得到白色沉淀甲和无色滤液乙。
写出上述操作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过滤时用到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 。
【探究活动一】 奋进小组探究白色沉淀甲的成分。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取白色沉淀甲,滴加足量的稀硝酸 | 沉淀部分消失 | 白色沉淀甲中一定含有 |
【探究活动二】 智慧小组探究白色固体样品中可能含有 ,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
实验Ⅰ | 取适量无色滤液乙,加入碳酸钠溶液 | 无明显现象 | 无色滤液乙中一定不含 |
实验Ⅱ | 步骤①:取适量无色滤液乙,加入过量的 溶液,过滤 | 生成白色沉淀 | 原白色固体样品中一定存在该物质 |
步骤②:取步骤①中的滤液,滴加 溶液 | |
【反思】 实验Ⅱ中步骤①加入过量试剂的目的是 。
【结论】 通过两个小组的共同探究,得出了原白色固体样品含有的成分。
小强同学用三支试管,分别取适量的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碳酸钠溶液,进行相关实验探究。
步骤1: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酚酞后,Na2CO3溶液中显红色,说明Na2CO3溶液显_____性;
步骤2:小强把三支试管中的溶液同时倒入一只烧杯中,发现有气泡产生,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显红色;
步骤3:把烧杯中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得到滤液,滤液中一定不含有________。
(选填答案:A.稀盐酸 B.澄清石灰水 C.碳酸钠溶液)
[实验猜想] 步骤3所得滤液中溶质可能为:
①NaCl Na2CO3; ②NaCl CaCl2和NaOH; ③NaCl Na2CO3和NaOH; ④……
[实验验证](提示:CaCl2溶液显中性)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 | | 猜想③成立 |
[反思评价] 有同学提出将CaCl2溶液改为稀盐酸,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且红色消失,则证明猜想③成立。小刚同学认为不正确,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亮同学想通过实验探究某企业采用的氨碱法制的的纯碱样品的成分及含量。
【提出问题】该纯碱样品中含有哪些物质?
【猜想与假设】通过分析,小亮做出如下假设:
(1)只含有Na2CO3 ; (2)含有Na2CO3和NaHCO3
【查阅资料】
| NaHCO3 | Na2CO3 |
加入稀盐酸 | 现象Ⅰ | 产生气泡 |
加入饱和石灰水 | 溶液变浑浊 | 现象Ⅱ |
加入CaCl2溶液 | 无明显现象 | 溶液变浑浊 |
加热溶液至沸腾,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
(1)表中的现象Ⅰ为 ;
(2)现象Ⅱ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探究】为了确定纯碱样品的成分,小亮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请你一起完成小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
①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 | ; | 该反应的方程式: 。 |
②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液过滤,取滤液 。 | ; | 证明猜想②成立。 |
【实验反思】
实验步骤①中,氯化钙溶液过量的目的是 。
【提出问题2】如何测量该纯碱样品中各物质的含量?
(1)为测量该纯碱样品各成分的含量,小亮设计了下图装置,通过称量B装置懂得质量变化来确定样品中各成分的含量。该装置气密性良好,稀硫酸与样品、进入装置B的CO2与NaOH均完全反应,操作无误,但多次实验发现,测定结果有偏差。造成偏差的原因有
① ;
② 。
(2)小亮在老师的指导下重新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该实验有以下操作步骤: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将w g 干燥的样品放入锥形瓶中;
②称量盛有氢氧化钠浓溶液的B瓶质量;
③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关闭活塞b;
④向锥形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⑤再次称量盛有氢氧化钠浓溶液的B瓶质量;
⑥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关闭活塞b;
⑦根据B瓶增加的质量,计算样品中各成分的含量。
该实验的正确步骤是 。
我国著名的闽籍制碱专家侯德榜,在纯碱制造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用“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中常含有氯化钠等杂质,化学兴趣小组欲对某品牌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实验探究,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设计了下列两种实验方案进行试验。
资料摘要:
Ⅰ.碳酸钠和氯化钙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Ⅱ.浓硫酸具有很强的吸水性;碱石灰常用于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方案一] 样品与氯化钙溶液反应,测定Na2CO3的质量分数
(1)样品与氯化钙溶液的反应实验(杂质不与氯化钙溶液反应):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一定量纯碱样品配成溶液后,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过滤,把获得的沉淀物进行洗涤、干燥、称量。利用沉淀物质量计算Na2CO3的质量分数为91%。如果不洗涤沉淀物会造成测定结果大于91%,这是因为 _____ 。
[方案二] 样品与稀盐酸反应,测定Na2CO3的质量分数
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铁架台略去)和试剂,通过测定样品和稀盐酸反应产生的CO2气体的质量,计算Na2CO3的质量分数(装置气密性良好,忽略盐酸的挥发性且每步反应或作用都是完全的)。
(4)打开止水夹K,先对装置A和B(已连接)通入已除去CO2的空气一会儿,以排尽装置A和B中含有的 ,再接上装置C和D。
(5)关闭止水夹K,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杂质不与盐酸反应),装置A中样品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6)待装置A中的反应结束后,再一次打开止水夹K,继续往装置通入已除去CO2的空气一会儿。根据 _______________ 定律,装置_________(填标号)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就是产生CO2的质量,由此计算出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若没有装置D,将会使测定结果 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善于梳理化学知识,能使你记忆牢固,以下错误的一组是( )
A.性质决定用途 | B.日常生活经验 |
O2助燃﹣气焊切割金属 钨的熔点高﹣用于制造灯丝 石墨很软﹣制造铅笔 | 衣服上圆珠笔油﹣用汽油或酒精搓洗 区别棉和羊毛织物﹣取少量点燃闻气味 区别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检验 |
C.化学与生活 | D.安全常识牢记心中 |
缺维生素C﹣引起坏血病 N,P,K﹣农作物最主要的营养元素 缺钙﹣易骨质疏松或佝偻病 | 皮肤沾上浓硫酸﹣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 炒菜时油锅着火﹣弃锅逃走 假酒中毒﹣乙醇引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