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据如图回答:
(1)用分子或原子的观点解释A装置中水发生变化的实质_____。
(2)写出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用B装置进行的实验所得到的结论是_____。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化学学习中同学们既要能够“见微知著”,也要能够“见著知微”,而化学用语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重要工具。
(1)从宏观知微观。
①诗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其中“为有暗香来”从微观角度解释,主要是因为_________。
②X气体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X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原子是________和_________(填符号,下同)。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温度计中的水银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
(2)从微观知宏观
①下图中黑、白小球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请用A、B、C、D填空,表示单质的是_______;表示的物质可能是氧化物的是________。
②微粒A、B、C、D、E中,对应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_______(填编号,下同),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________。D微粒形成的离子的符号为________。微粒A、E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③用“”和“”分别代表氢气分子和氮气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a.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______。
b.请写出该反应类型______。
④爆炸性的高能N5+阳离子(氮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被美国加州爱得华空军基地研究高能材料的化学家合成。关于N5+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该粒子的电子数为34 B该粒子的质子数为34
C该粒子由5个氮分子构成 D它是一种由5个氮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
下列物质中不含有氧分子的是( )
A.洁净的空气 B.人体呼出的气体 C.过氧化氢溶液 D.液氧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时,30g乙加到10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
C.℃时,各100g饱和溶液降温到℃析出固体甲多于乙
D.℃时,75g甲的饱和溶液中加100g水得到20%的溶液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铁生锈后其质量将
A. 增重 B. 减轻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如图所示。用化学符号填空。
(1)_______
(2)_______
(3)_______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
A. 块状固体的取用 B. 液体的倾倒
C.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液体的滴加
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实验不是制取气体,所以实验前不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C.该实验可以说明空气中含有稀有气体
D.若把红磷换成木炭,也可得到相同实验结果
常温下,在15 g氯化钠中加入60 g水,完全溶解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 )
A. 15% B. 20% C. 25% D. 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