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在化学学习中,我们以“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物质与变化。
(1)儿童缺 可能会导致“佝偻病”。
(2)取一滤纸条,等间距滴10滴紫色石蕊试液,然后装入玻璃管中(如图所示),两端管口同时放人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几秒后观察到图示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氨水的pH大于7
B.酸、碱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颜色
C.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在不断运动
D.所有分子的运动速率都相等
(3)通过对O2、CO2气体制取的研究,我们发现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是有规律的。如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是 ;
(4)NaOH、Ca(OH)2、HCl、CO2、K2CO3五种物质间能发生的反应共有 个,根据这些反应可以归纳出碱的化学性质有(写出能与那几类物质反应) 。
(1)钙 (或 Ca) ;(2)D ;(3)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4)6 ,能与酸、非金属氧化物、某些盐反应。
【解析】
试题分析:简答题往往要抓住题目本身给予的重要信息,解答本题并不难。(1)佝偻病是由于儿童长期缺钙所导致的;(2)注意紫色石蕊试液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到酸会变红,遇到碱会变蓝,可是图上明确显示10滴试液中7滴是变蓝,3滴变红,说明氨水分子的扩散速度大于浓盐酸。如果两个物质的分子扩散速度相等,则是5滴变蓝5滴变红,不难看出D是不正确的;(3)两种重要气体O2、CO2的制取原理不同,装置也不同,其中制取O2的方法有3种,高锰酸钾和锰酸钾主要是利用加热的方法,其中选择过氧化氢分解则不需加热,而制取CO2的原理是将碳酸钙与稀盐酸混合,故制备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4)NaOH、Ca(OH)2、HCl、CO2、K2CO3五种物质有2种碱、一种酸、一种盐和一种酸性氧化物,非常明显有酸碱中和反应,即HCl分别和NaOH、Ca(OH)2发生中和反应,酸性氧化物CO2能被碱性溶液吸收生成盐类,而盐K2CO3能与酸反应放出CO2气体,同时还要注意的是K2CO3能与Ca(OH)2生成白色沉淀而发生复分解反应,故答案是6个,其中碱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能与非金属氧化物CO2气体反应,还能与部分盐反应,故归纳成为“能与酸、非金属氧化物、某些盐反应”。
考点:微量元素、指示剂、原子与分子、碱的性质等综合试题。
点评:此题的考核较难的部分在于对物质性质的归纳,学生应努力总结知识点并不断提升知识精髓的归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