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
A. 加热液体 B. 稀释浓硫酸
C. 蒸发食盐水 D. 滴加液体
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是建构模型。下列有关模型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 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 B. 煤火取暖时紧闭门窗
C. 燃气泄漏时点火检查 D. 森林游玩时乱扔烟头
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化。取4.65g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跟36.5g10%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将溶液蒸干,所得固体的质量是 ( )
A. 11.7g B. 5.85g C. 4.65g D. 8.3g
下列选项中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一致的是( )
A. 碳酸钠 小苏打 Na2CO3 B. 氢氧化钠 纯碱 NaOH
C. 酒精 乙醇 C2H5OH D. 氢氧化钙 消石灰 Ca(OH)2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
(2)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填序号),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该反应类型属于____反应: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在加入药品之前应对实验装置进行____,
若选用D装置收集氧气时,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加热前,将集气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b.加热后,观察到水中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时,立即收集气体
c.待集气瓶里的水排完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
d、实验结束后,先停止加热,后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
实验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到装置的中的水变为红色,这是因为____的缘故.
(4)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____,这种收集方法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
(5)F图是化学中的多功能瓶,可以有如下用途:
①可以用做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从_____端进氧气。
②医院里给病人输氧为了给氧气加湿和观察氧气的输出速度也可以在氧气瓶和病人之间连接该装置,在集气瓶装半瓶水,将____端接氧气钢瓶。
(6)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NH3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
制取并收集NH3,应该从上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收集装置是____。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右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P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
(2)2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
(3)欲将4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写一种即可)
(4)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2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________乙.(填:大于、小于、等于)
近来我国某些城市酸雨污染较严重,主要原因是燃烧硫元素含量高的煤所导致的。
(提出问题)煤中是否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查阅资料)
①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SO2+2KMnO4+2X=K2SO4+2MnSO4+2H2SO4,其中X的化学式是:_____。
②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相似,也能使澄清石灰④④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O2+Ca(OH)2=CaSO3↓+H2O
根据上述资料,甲、乙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甲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A、B两步实验:
他观察到的现象是:A中稀高锰酸钾洛液_____,B中_____。
由此甲同学认为: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疏和二氧化碳,从而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乙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经过一番思考,乙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夹持装置略去):
(结论与反思)
(1)图C装置的作用是_____。
(2)乙同学的实验成功证明了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其中能说明煤中含有碳元素的实验现象是:____。
(3)氢能是清洁高效的能源,能有效解决传统化石能源所带来的环境问题。请写出氢气作为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某气体可能由CH4、CO、H2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组成,将该气体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且二者分子个数比为1:2
资料:CH4+2O2CO2+2H2O;2CO+O22CO2
(1)若该气体由一种气体组成,则该气体是_____。
(2)若该气体由两种气体组成,则下列组合中不正确的是_____。
A.CH4、CO
B.CO、H2
C.CH4、H2
(3)若该气体由CH4、CO和H2组成,则CO与H2的质量比为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