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可能用到的装置。
(1)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① , ②。
(2)如果用A装置制取氧气,锥形瓶内液体的液面应到(填“a”或者“b”)处。写出A为发生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3)选用装置C收集氧气的理由是。
(4)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选用的制取装置为(选填装置序号)。用图2装置收集并测量产生O2的体积,所测定的O2体积比理论计算值小,其原因是。
【答案】
(1)长颈漏斗,水槽
(2)a,2H2O2 2H2O+O2↑
(3)氧气密度大于空气,且不与空气中成分反应
(4)2KClO3 2KCl+3O2↑,BE(或BC),少量氧气溶于水(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1)仪器的名称:①长颈漏斗,②水槽。(2)过氧化氢法制取氧气用A装置,锥形瓶内液体的液面应到a处,将漏斗末端浸没在液面以下,防止气体从漏斗口逸出。化学方程式2H2O22H2O+O2↑;(3)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4)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氧气、氯化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2KCl+3O2↑,选用的发生装置为固固加热型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所以制取装置为BE(或BC),用图2装置收集并测量产生O2的体积,所测定的O2体积比理论计算值小,其原因可能是少量氧气溶于水。
所以答案是:(1)长颈漏斗;水槽;(2)a;2H2O2 2H2O+O2↑;(3)氧气密度大于空气,且不与空气中成分反应;(4)2KClO3 2KCl+3O2↑;BE(或BC);少量氧气溶于水(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氧气的制取装置和氧气的收集方法,掌握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即可以解答此题.
【题目】根据问题填空:
(1)以下是有关CO2气体溶解度的几组数据: 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单位:mL)
压强/大气压 | 温度/℃ | ||||
0 | 25 | 50 | 75 | 100 | |
1 | 1.79 | 0.752 | 0.423 | 0.307 | 0.231 |
10 | 15.92 | 7.14 | 4.095 | 2.99 | 2.28 |
25 | 29.30 | 16.20 | 9.71 | 6.82 | 5.73 |
①根据CO2在水中的溶解度表,叙述外界条件是如何影响气体溶解度的?、 .
②打开可乐瓶有气体溢出,说明原瓶中的压强(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瓶外大气压强.
(2)如图是无结晶水合物的固体甲和乙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该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20°C时,150g水中溶解g甲物质才能形成饱和溶液.
②现有60℃的乙的饱和溶液,与该溶液有关的量有:
A.水的质量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
D.乙的质量分数
E.60℃时乙的溶解度
保持温度不变,将该饱和溶液稀释,不变的量是(填序号,下同);如果将该饱和溶液降温至20℃,不变的量是 .
【题目】某些铜制品在空气中久置,表面生成绿色的铜锈(又称铜绿)。某化学实验小组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铜锈的组成和铜生锈的条件。
I.探究铜锈的组成
【查阅资料】① 铜锈受热易分解 ② 硫酸铜粉末遇水由白色变为蓝色
【进行实验】 小组同学从铜器上取下适量的干燥铜锈,按图所示装置实验(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观察到B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释与结论】(1)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依据以上现象分析,铜锈中一定含有的元素:Cu和______。
II.探究铜生锈的条件
【提出猜想】根据铜锈的组成推测,铜生锈可能与CO2、H2O和O2有关。
【进行实验】实验小组同学取直径、长度均相同的铜丝,并打磨光亮。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
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实验 | |||||
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铜丝表面 有绿色物质 | 无明显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解释与结论】
(3)实验中使用“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目的是______。
(4)得出“铜生锈一定与CO2有关”的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______(填编号)。
(5)对比实验②和③,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6)为验证猜想,请在图中将实验⑤补充完整。______
(7)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铜生锈的条件是______。
【反思与应用】
(8)结合上述实验,你对保存铜制品的建议是______。
【题目】请从A或B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A计分。
A | B |
从微粒角度解释: (1)品红在水中扩散的原因是______。 (2)品红在热水中扩散速度快,其原因是______。 | (1)实验现象是______。 (2)实验结论是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