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
(1)实验(如图1所示):烧杯 (填序号)中溶液会由无色变红色,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2)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了实验(如图2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说明理由 。
【答案】(1)B 氨气分子从烧杯A运动到B中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2)不必要,实验甲已把酚酞滴入蒸馏水不变色,说明蒸馏水不会使酚酞变色
【解析】
试题分析:(1)因为浓氨水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故实验(如图1所示):烧杯B中溶液会由无色变红色,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氨气分子从烧杯A运动到B中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2)兴趣小组设计了实验(如图2所示)作为对比实验的目的是排除水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可能性故是不必要,原因是:实验甲已把酚酞滴入蒸馏水不变色,说明蒸馏水不会使酚酞变色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在学习“石灰石和钟乳石”时,小明和老师做了如下图所示的一组对比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
小明 | 用坩埚钳夹持一小块石灰石,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如图1所示),2分钟后,把它投入含有酚酞的蒸馏水中 | 酚酞溶液不变色 |
老师 | 用坩埚钳夹持一小块石灰石,在酒精喷灯火焰上灼烧(如图2所示),2分钟后,把它投入含有酚酞的蒸馏水中 | 酚酞溶液变红 |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的实验现象说明石灰石灼烧时没有反生化学反应,其本质原因是 ;
(2)老师的实验中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溶液呈 性,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3)若老师实验时夹持的石灰石质量为10克,灼烧完全后剩余固体为5.6克(所含杂质在灼烧过程中不发生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 当石灰石完全反应后,生成CO2的物质的量为 mol;
② 求该石灰石中CaCO3的物质的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题目】石灰石是重要矿产资源。某水泥厂为测定刚购进的一批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利用稀盐酸,用质量分析法测定某石灰石样品的纯度(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实验时,先将盛有足量稀盐酸的锥形瓶(两者质量之和为300.0g)放置于电子天平上,再将25.0g的石灰石加入锥形瓶中,立即发生反应。每隔3分钟读得电子天平的数据如下:
反应的时间(min) | 3 | 6 | 9 | 12 | 15 |
电子天平读数(g) | 320.6 | 317.3 | 315.1 | M | 315.1 |
(1)表格中M的值是 g;
(2)计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