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物质质量增加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是
A.铜片在空气中加热 B.敞口放置的固体烧碱
C.露天堆放的生石灰 D.干燥木材吸水
【答案】
D
【解析】A、铜片在空气中加热时,铜和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属于化学变化.
B、敞放的固体烧碱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碳酸钠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C、露天堆放的生石灰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学变化.
D、干燥木材吸水时质量增加,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并协助完成相关任务.
【研究课题】探究X物质的成分.
【查阅资料】
(1)X物质可能由Ca(HCO3)2、Mg(HCO3)2、Ca(OH)2、Mg(OH)2、CaCO3、Ba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2)X物质是通过过滤水溶液得到的沉淀.
(3)相关物质的溶解性如下表:
【设计并实施方案】
(1)由查阅资料可知X物质肯定不含可溶性的Ca(HCO3)2、Mg(HCO3)2.
(2)甲同学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研碎的X物质,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取上
层清液滴入Na2CO3溶液,没有白色沉淀,说明X物质中无______(填化学式).
(3)乙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想进一步确定X物质的成分.
![](http://thumb.zyjl.cn/pic6/res/czhx/web/STSource/20131031123603622971897/SYS201310311236036229718026_ST/images0.png)
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1组装仪器,关闭活塞b,将50gX物质的粉末放入锥形瓶中,逐滴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
②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③称量D瓶内物质明显增加的质量;
④继续鼓入空气,直至D瓶内物质质量不变;
⑤经称量,D瓶内物质增加的质量为20g.
【评价】
(1)A瓶中的NaOH溶液起到______作用.若A瓶中无NaOH溶液,D瓶中的质量将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分析X物质的可能组成是(有几种写几种)____________.
(3)装置图1B中塞紧锥形瓶的橡胶塞要有三根导管同时穿过,已知:导管的直径为8mm,橡胶塞细段直径为3cm.从坚固和美观的角度考虑,请你在图2中标出应在哪三处打孔为好(用圆圈“○”表示打孔位置).
【研究课题】探究X物质的成分.
【查阅资料】
(1)X物质可能由Ca(HCO3)2、Mg(HCO3)2、Ca(OH)2、Mg(OH)2、CaCO3、Ba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2)X物质是通过过滤水溶液得到的沉淀.
(3)相关物质的溶解性如下表:
物 质 | Ca(HCO3)2 | Mg(HCO3)2 | Ca(OH)2 | Mg(OH)2 | CaCO3 | BaCO3 |
溶解性 | 可溶 | 可溶 | 微溶 | 不溶 | 不溶 | 不溶 |
(1)由查阅资料可知X物质肯定不含可溶性的Ca(HCO3)2、Mg(HCO3)2.
(2)甲同学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研碎的X物质,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取上
层清液滴入Na2CO3溶液,没有白色沉淀,说明X物质中无______(填化学式).
(3)乙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想进一步确定X物质的成分.
![](http://thumb.zyjl.cn/pic6/res/czhx/web/STSource/20131031123603622971897/SYS201310311236036229718026_ST/images0.png)
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1组装仪器,关闭活塞b,将50gX物质的粉末放入锥形瓶中,逐滴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
②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③称量D瓶内物质明显增加的质量;
④继续鼓入空气,直至D瓶内物质质量不变;
⑤经称量,D瓶内物质增加的质量为20g.
【评价】
(1)A瓶中的NaOH溶液起到______作用.若A瓶中无NaOH溶液,D瓶中的质量将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分析X物质的可能组成是(有几种写几种)____________.
(3)装置图1B中塞紧锥形瓶的橡胶塞要有三根导管同时穿过,已知:导管的直径为8mm,橡胶塞细段直径为3cm.从坚固和美观的角度考虑,请你在图2中标出应在哪三处打孔为好(用圆圈“○”表示打孔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