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实验课上几位同学根据下列各实验装置图,设计和讨论以下问题:

(1)李明同学说:实验室选择A和E的组合装置可制取氧气,装置A制取氧气适宜的药品是
KMnO4
KMnO4
(填化学式).
(2)王力同学说: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可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可选择
B或C
B或C
,(填装置序号,下同)收集装置可选择
F
F
:马新同学说:D装置还可以收集和储备氢气,若用水将装置中的氢气排出,水应从(填a或b)
a
a
端通入.
(3)周琦同学说:选C作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应满足的条件是
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
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
:若某气体只能用G收集,则该气体具备的性质
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分析: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D装置还可以收集和储备氢气,若用水将装置中的氢气排出,水应从a进入,因为氢气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解答:解:(1)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故答案为:KMnO4
(2)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D装置还可以收集和储备氢气,若用水将装置中的氢气排出,水应从a进入,因为氢气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故答案为:B或C;F;a
(3)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故答案为: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式的书写,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007?吉林)在化学实验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完成分组实验: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下面是来自不同小组的三位同学的实验过程,请你帮助他们分析、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活动与探究】
(1)欢欢同学先按下图所示的方法向试管中加入约2mL氢氧化钠溶液.又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然后慢慢滴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请你指出欢欢同学操作中的错误:
滴管伸入试管内滴加液体.
滴管伸入试管内滴加液体.

(2)迎迎同学先向试管中加入约2mL氢氧化钠溶液,又倾倒了一些稀盐酸之后,她想起还没有加入指示剂,于是又补加了几滴无色酚酞试液,发现溶液仍呈无色,于是她认为此时恰好完全反应.你认为迎迎同学得出的结构是否正确?
不正确.
不正确.

(3)妮妮同学先向试管中加入约2mL氢氧化钠溶液,又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然后慢慢滴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但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妮妮观察到曾有少量气泡出现.请你帮助她分析产生气泡的原因可能是
氢氧化钠部分溶液变质,溶液中有少量的碳酸钠.
氢氧化钠部分溶液变质,溶液中有少量的碳酸钠.
. (写一条即可).
【反思与评价】
①请你帮迎迎想一想,要想证明她得出的“恰好完全反应”的结论是否正确,应选择的试剂是
紫色石蕊液
紫色石蕊液

②根据以上三位同学的实验过程,请你思考一下,为了保证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实验成功的关键是
规范基本操作
规范基本操作
滴加药品的先后顺序
滴加药品的先后顺序
控制滴加药品的速度
控制滴加药品的速度

[拓展与应用]请举一例说明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用熟石灰改良土壤
用熟石灰改良土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