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图标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氧气验满 B. 取用药品 C. 称取NaCl D. 稀释浓硫酸
学习合金知识后,知道了不锈钢中含有金属铬。某同学想:铬与常见铁、铜相比,其金属活动性强弱如何呢?于是,和同学们一起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铬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像铝一样,其表面能产生致密的氧化膜:②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铬(CrSO4)。
(知识回顾)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_______Sn Pb(H)_______Hg Ag Pt Au(在横线上填写对应金属的元素符号)
(作出猜想)猜想①Cr>Fe>Cu;猜想②Fe>Cu>Cr;猜想③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与实验)①张明同学取大小相等的铁、铜、铬三种金属片,未经打磨就分别放入等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记录如下:
t度实验操作 | 铁片放在稀硫酸酸中 | 铜片放在稀硫酸中 | 铬片放在稀硫酸中 |
开始的现象 | 有少量气泡产生 | 无气泡 | 无气泡 |
结论 | 金属活动性强弱:Fe>Cu,Fe>Cr |
②李红同学也取大小相等的铁、铜、铬三种金属片,先用砂纸打磨后再分别放人等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记录如下:
实验操作 | 铁片放在稀硫酸中呈黄色。 | 铜片放在稀硫酸中折 | 铬片放在稀硫酸中 |
开始的现象 | 产生少量气泡 | 无气泡 | 产生大量气泡 |
结论 | 金属活动性强弱:_____ >_____ > ____ (填元素符号) |
(讨论交流)为什么张明和李红两个同学记录的铬与稀硫酸反应开始的现象截然不同?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为了进一步确认铁、铜、铬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刘斌同学将打磨过的两块铁片分别放人硫酸亚铬(CrSO4)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在硫酸亚铬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而在硫酸铜溶液中有明显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迁移)写出铬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rSO4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 | X | Y | Z | W |
反应前的质量/g | 8 | 10 | 1 | 21 |
反应后的质量/g | 0 | 21 | 待测 | 9 |
A. 反应后Z的质量为9g B. 反应中Y与W发生改变的质量比为1:1
C. 反应生成Y的质量为11g D. Z在该反应中作催化剂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
A | 向久置于空气中的NaOH溶液滴加稀H2SO4 | 有气泡产生 | NaOH和H2SO4发生了化学反应 |
B | 向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 | 有白色沉淀 | 原溶液含有SO42﹣ |
C | 向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体积滴有石蕊试液的水,旋紧瓶盖,振荡 | 塑料瓶变瘪, 溶液变红 | CO2能与石蕊反应 |
D | 将质量相同的Mg、Zn分别投入到足量的稀HCl中 | 镁条表面产生气体更多、更快 | 金属活动性:Mg>Zn |
A. A B. B C. C D. D
化学课上,老师将CO2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和NaOH溶液中,我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CO2和NaOH是否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1)我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来验证,如图所示,实验现象为:甲——软塑料瓶变瘪,乙——“瓶吞鸡蛋”。小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_________。小余同学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我思考后,又补充了一个实验来回答,这个实验是:_________。
(2)小余同学认为可利用与上述实验不同的原理,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我来帮他完成:
实验步骤和方法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方案一 | ________ |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 |
方案二 | ________ | ________ |
写出方案2中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由此探究,我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